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当代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

当代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

发表时间:2024-07-19 11:55:07 来源:网友投稿

转载。

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家族企业的演变路径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饶有兴致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概括而言基本上有如下观点:1、家族企业的发展是沿着家庭式企业—企业家族化-家族企业化-经理式企业的路径演进的;2、家族企业的发展是沿着原始企业-家族式企业-公众公司的路径演进的;3、家族企业的发展是沿着家族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路径演进的相关书籍

;4、家族企业的发展是以家庭式企业-纯家族式企业-准家族制企业-混和家族制企业-公众公司的路径演进的。在具体的变迁路径上,大家的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是沿着家庭式企业-企业家族化-家族企业化-公众公司这一路径演进的,而且对最终的演进结果,已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家族企业最终必然演进为公众公司。我们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证。从现实情况来看,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家族型经营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1、所有权和经营者分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竞争的加剧,家庭和家族观念的转变,以及经理阶层的兴起,家族型经营难以适应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那些股份较大的家族只能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决策,企业的经营权落到管理专家们的手中,企业的两权分离从根本上动摇家族型经营的基础。IBM、福特、壳牌、摩托罗拉等西方的老牌家族企业都因为主动适应这种趋势而得以继续发展。2、泛家族主义管理的盛行。家长式的管理将在家族企业中消失,但企业的家庭主义色彩仍然被保持和发扬。西方提倡带有家庭主义色彩的团队精神,在东方的日本,封建效忠主义和家族恩情主义的家长式管理正在被命运共同体平等主义的经营所取代,员工和经理一样是企业大家族中平等的一员。3、家族企业进一步社会化。家族企业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向内部员工转让股份,向社会公益事业投资,使企业的所有权进一步社会化,企业的社会化在其经营宗旨上表现为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例,公司的发展过程是松下幸之助个人股权比例不断下降和稀释的过程,从企业之初的100%下降到1950年的43%,1955年的20%,而1975年更猛降到2.9%,使松下企业的发展突破了个人和家族的局限,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纵观欧美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存活下来并发展壮大的绝大部分都成了公众公司。福特、杜邦、柯达、通用电气、摩托罗拉、迪斯尼,这些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家族企业更是如此。其殊途同归之路就是家族企业发展方向的最好说明,也是对上述结论的有力实证。家族企业要想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终将演化为公众公司,这并不是由创业者或其继承者的个人意志所决定的。从主观意愿来讲,他们更不愿意成为公众公司,因为他们不想丧失企业的控制权。这种发展的必然是由家族企业生存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在日益开放的经济形态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家族企业的内在缺陷逐步成为企业扩张的羁绊,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变革自身,顺应环境就成为唯一出路。公众公司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范,家族企业向公众公司过渡能有效完善其治理结构,变家族管理为职业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制度效用,有效克服家族企业的人才和文化瓶颈两大内在缺陷,适应经济环境的变迁,避免被市场所淘汰而得以延续下去。

中美家族企业比较

综述

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与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调查203万户私营企业主后,于2003年公布了《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美国有关机构对38000家家族企业展开5年一度的调查后也于同年发布了《2002美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私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经营,故将两份报告中近似的5个方面进行比较。

家族企业发展现状

企业规模: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为580万元人民币,约合70.7万美元,平均雇工60人。美国家族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4759.4万美元,最高的一家达30亿美元,雇员人数中位数为50人,仅5.7%的雇员超过500人。美家族企业平均雇工与我相似,但销售收入规模是中国的67倍。企业注册形式: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注册形式。2001年开始呈现独资与合伙减少,有限责任公司增加的趋势。美家族企业中47.2%注册为S公司,42.3%注册为C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仅为2.5%。美标准商业性公司为C公司,其必须就其营业所得缴纳所得税;S公司由国家税务局给予特殊税收待遇,即成为免税实体,所得视同合伙制企业或一人公司收入,可直接通过股份分红形式,将公司所得直接过渡给股东。企业产业分布:中国分布最集中的是制造业(38.3%)、商业餐饮业(21.4%)、建筑业(5.9%)与农业(5.6%)。美最集中的四大产业是制造(24.5%)、批发(16.6%)、建筑(12.2%)和零售业(11.1%)。产业分布两国类似,但美国的产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企业主的主要特征

企业主年龄分布:中国集中于20岁~49岁年龄段,其中30岁~49岁的占74%,50岁以上只占5.5%。美国企业主年龄的中位数是54岁,29.3%的企业主年龄超过60岁,41岁以下的仅占11.2%。企业主学历分布:中国的学历集中于高中/中专(41.9%)和大学(33.5%),硕士仅占3.2%。美家族企业主及其高管中大学学历的比例达47.8%,研究生学历占20.8%,是中国的数倍。企业主家族构成:夫妻店和父子厂是中国家族企业的常见形式。美家族企业主中有血缘或收养关系的比例为79.8%,有姻亲关系的占13.9%。

家族企业的管理特征

家族控制程度:中国家族企业决策权与经营权、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都呈高度的二者合一。2001年企业主兼厂长经理的比例为96%。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由主要投资人单独决定的比例为39.7%,由主要投资人参与决定的为29.8%。规模越小的企业的企业主和学历越低的企业主越倾向于直接掌握管理权,如实收资本20万元以下或小学学历的企业主,64%的持这个主索爱

张。美国家族企业管理权基本上也掌握在家族成员中,2002年美家族企业董事会中有3名~4名家族成员的比例达87.5%,63.6%的上市家族企业董事会中有5名~6名家族成员。但美国家族对家族企业的管理控制也遭遇了挑战,过去5年中,有1名家族成员退出企业的比例已达38.7%。过去10年中,35.7%的家族企业有家族成员通过出售股份退出。董事会的设置与作用:中国家族企业设董事会的比例2002年提高到47.5%,设监事会的有26.6%,设股东大会的33.9%。问题是董事会在家族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没发挥,重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决定的比例仅为30.1%。美国的家族企业普遍设置了董事会,且34.1%的在董事会下设置了审计、报酬、行政、人力资源、财金、战略规划委员会等专门机构。董事会批准公司的重大决策与战略,决定家族企业接班人选及高管层的报酬。职业经理人聘用:中国六成以上的家族企业投资人将自己直接参与管理的原因归于找不到可信的管理者。美聘任家族外职业经理人的比例也不高,其中CEO来自家族外的比例仅占13.6%,但雇用家族外CEO的家族企业中,对职业经理人满意的高达71%。

家族企业接班问题

目前平均年龄42.9岁的中国家族企业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企业接班问题:1.子女接受国内外大学教育;2.子女独立创业,这在学历为大学的企业主中较常见;3.在家族企业内工作,这是主要的接班方式。实收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家族企业中,53.4%的企业主有子女在其企业内工作。接班问题是美家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那些已选定了接班人的家族企业中,84.5%选择的是40岁左右受过大学教育的家族成员。在接班人选定问题上,制定了接班资格认定政策的企业中,38%的企业要求接班人具有在家族企业以外至少3年的工作经验;在家族企业所有权的继承问题上,29%的计划将所有权平分给子女,22.3%的倾向于给对企业贡献大的家族成员更多股份,10.1%的计划给那些不参与企业管理的子女较少股份,6%的不给其任何股份。

家族企业国际化

中国家族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且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私营企业。现有近30%的企业打算今后3年~5年内与外资合作,但42.9%的被调查企业没有与外资合作的考虑。美国只有1.6%的家族企业海外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0%。因此美家族企业在回答“未来面临的挑战”时,将“国内市场的竞争”列为首选,随后才是管理因素、经济衰退。综上所述中美家族企业的共同特征为:对企业的家族控制程度很高;对家族外职业经理人的聘任比例不高;国际市场的参与程度不高。美国家族企业在规模、管理结构和产业分布方面都优于中国。因国情差异美家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接班问题,中国则是资金瓶颈。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