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有哪些
亚圣孟子的一生极其精彩,他的一生是饱含智慧的一生,思维的火花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始作俑者、孟母三迁等,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听到关于他的故事。
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在词典里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这句成语虽然出自于圣贤孔子之口,孔子曾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意思是:首先制作俑来殉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话出自孔夫子之口,但这个成语却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这简短的对话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大王回答说:“没有什么区别。”孟子接着说:“王的厨房里多的是肉,王的马厩里多得是壮马,而外边这么多饿殍。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野兽相食尚且被厌恶,何况是一国之君带着野兽来吃人,孔子曾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做殉葬的人,他是断子绝孙的吧,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这便是始作俑者的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
这个故事依旧发生在孟子和梁惠王身上,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远交近攻,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连连征战,导致民不聊生,孟子见此十分怜惜百姓。见此情形孟子决定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与此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如出一辙。我曾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但是我看见自己国家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增多,而邻国的人也没有因此而减少,我感到很困惑。”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