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钺是什么意思
斧钺释义:〈书〉斧和钺,古代兵器,用于斩刑。借指重刑:甘冒钺以陈。
引证解释:
亦作“斧戉”。斧与钺。泛指兵器。亦泛指杀戮。
《左传·昭公四年》:“王弗听,负之斧钺,以徇於诸侯。”
《国语.鲁语》:「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
《汉书·天文志》:“梁王恐惧,布车入关,伏斧戉谢罪,然后得免。”
宋岳飞《乞褒赠张所札子》:“张所以忠许国,义不顾身,虽斧钺在前,凛然不易其色。”
清沈受宏《衢州书事》诗:“已见降王归斧钺,徒闻战鬼逐弓刀。”
清魏源《拟进呈序》:“古圣人以绂冕当天之喜,斧钺当天之怒。”
谢觉哉《哭凌波同志》:“劳苦、饥饿、金钱、斧钺,在他看来,若无其事。”
类型:
斧、钺(yuè)通常被联称,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区别在于钺是一种大斧,刃部宽阔,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礼兵器;斧则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实用工具。据《六韬》记载,周武王军中有大柄斧,刃宽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名曰“天钺”。
钺是由原始社会的劳动工具——石斧演化而来的。石斧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几十万年以前。那时人们用磨制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猎禽兽,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工具之一。
古汉字中“斤”就是砍木头的斧字,所以后来从斤字旁的汉字多有斩截、折取的意思。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曾发现过一种磨制非常精细的石钺,钺体扁平,刃部宽阔,弧曲度大,两角微微上翘。
这种精心制作的石钺显然不适宜砍伐林木或用于农作。据推测很可能是古人专门制造的原始兵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