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传说的木兰故里
根据史料记载,无论是睢阳、谯、宋州或商丘,指的都是商丘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小魏庄这个地方。唐代在此建有木兰庙,现为木兰祠,存有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并有木兰当年辞世的陵墓。按照当地风俗,木兰生前并未出阁,死后只能葬在自家地里面。坟茔所在地就在木兰祠附近,即如今的木兰陵墓。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虞城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天是花木兰的生日,并举办庙会,共同祭奉花木兰。商丘虞城木兰祠始建于唐代,后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营廓镇酒都监鸟答撒忽刺建大殿、献殿各3间,并塑木兰像。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仪,募捐2500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又募资修祠、立碑。至民国初年木兰祠占地万余平方米,另有祠地400余亩,住持僧10余人。祠围墙内外植有柏、槐。大门过道两侧,各有一泥塑高大战马。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坐像,现殿塑有戎装像,后楼塑有木兰全家像。祠殿内外有历代官府、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60余通香火碑。抗日战争时期皆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通为元代元统二年所立《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另一通为清朝嘉庆十一年所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详细记载了木兰身世、英绩及历代修祠情况。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后来就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火大庙会,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进行贸易,延续至今不衰。木兰故里商丘虞城是木兰故里,据史料记载,虞城木兰祠最早建于唐初,金泰和年间(公元1334年)重修。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木兰祠高僧坚让、坚科等又募资修缮、扩建,祠宇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占地400余亩。一直到1940年代,木兰祠还有殿房200余间。1944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国民党一位姓田的军官,以祠内藏有“共军”为由,纵火焚毁木兰祠。在历史的数次劫难中,木兰祠保留下来的仅余两通古碑,一座元代碑,一座清代碑。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立于大门内东侧,高3.6米,宽l米,1982年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清朝《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西侧,高2.14米,宽0.78米,两碑的主要内容都是考辨木兰的时代、身世、事迹等。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上的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辨。《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石碑,碑文后附有《木兰辞》全诗。碑文开头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睢阳(今商丘)境南,东距八十里曰营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亦建祠像土人亦以四月八日致祀,乃将军生朝。”虞城木兰祠中最有价值的当属这两块古碑,元代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立于大门内东侧;清朝《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碑,立于大门外西侧。两碑的主要内容都是考证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等等。这两块碑是木兰故里在虞城的最重要佐证,别的地方都没有这样可信的证据。农历四月八日祭祀“木兰姑娘”的风俗在当地流传至今,并形成了一连7日的盛大庙会。关于《木兰辞》,我们所熟知的基调总体来说是轻快励志的。但是碑文中记载,木兰还乡后“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追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这无疑是个带着悲壮色彩的谥号,木兰代父从军此为“孝”,以死明志此为“烈”。也许是觉得木兰的结局太过悲惨,后世文艺创作对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多有发挥。明代文人徐渭创作的杂剧《雌木兰代父从军》,最早对这一故事框架进行了大胆的改编,增加了一个《木兰诗》中没有的人物“王郎”。这位王郎是木兰同乡,感动于木兰的孝心,一定要娶她为妻。此人应属青年才俊,年纪轻轻便考中贤良、文学两科,官授校书郎,与荣归故里的木兰算是门当户对。两人一见钟情,共结连理。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木兰觅得佳偶、享受美好生活的心理期待。徐渭之后众多的戏剧、小说乃至现代的话剧、电影、电视等大多因袭这一套路进行二次创作。在《雌木兰》一剧中,旦角开场便自报家门:“妾身姓花名木兰……”“花木兰”一名,铿锵而妩媚,非常契合《木兰辞》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自此开始为世人所熟知和接受,并广泛沿用至今。据史籍记载西汉年间,花木兰出生在黄陂双龙镇(今姚家集街道)。从古至今黄陂就有着众多与花木兰息息相关的名胜古迹,关于她的传说也在此流转不息。据当地人说木兰天池是花木兰的外婆家,也是她小时候生活、习武的地方。进入木兰天池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被山林围绕的小天池,恬静秀丽。要从小天池上到大天池,途中要经过一段约长十里的峡谷线路,期间贯穿着怪石、溪潭、飞瀑、奇木等多种景观。途中经过一个名为“聪明泉”的水井,传说花木兰小时候在此生活时曾喝过这个井水,后人见长大之后的木兰将军如此聪明,所以就将其取名为“聪明泉”了。上到大坝大天池的壮阔景观便出现眼前,山水相依,碧波万顷,气势比小天池大了数百倍之多,还可以坐上小船游玩,遍赏无限风光。走过石砌古朴的外婆桥,就来到了木兰将军外婆的“家”,前有流水,后有青山,让人联想木兰将军小时候必定在这里和外婆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据史料记载木兰山始称于公元485年,历代都有众多文人墨客慕花木兰之名而来,并在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像唐代大诗人杜牧就曾登临木兰山,拜谒木兰庙,写下了《题木兰庙》等传世佳作。登山途中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绿帘石,这就是唐太宗为表彰木兰将军而立的“木兰将军坊”,上面镌刻着“忠孝勇节”四个大字。牌坊上还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图案,但双凤在上,双龙在下,体现世人对花木兰巾帼气节的无比敬仰。踏进山上的木兰殿,在殿里可以看见三尊大型的木兰塑像,塑像形象各不相同,据说是代表了木兰将军三个不同阶段的形象,分别是从军前、从军时、以及成为将军之后的形象。木兰山同时还是千年的香火圣地,从隋唐开始就是佛道两教的名山,除了与木兰将军有关的古迹之外,山上还有南天门、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名胜,行走其中,可以感受浓厚的文化韵味。据悉黄陂已制定对木兰文化资源的四大争夺挖掘战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