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久野岛的相关历史
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曾作为弹药库。1988年大久野岛毒气馆落成,由村上初一出任大久野岛资料馆馆长。日本为了准备约在1900年发生的日俄战争,在大久野岛上的一角设置了炮台,其后炮台被撤去,但因地理环境方便军队匿藏,所以选择了在大久野岛作为生产化学武器的地点。在1925年的日内瓦议定书禁止在战争使用化学武器,但容许生产及存有。到了1929年开始建造生产设施。主要两个生产地方是位于岛西北面的长浦工场地带及三轩屋工场地带,建有发电设施、材料及制造仓库。由于毒气工场涉及军事机密,当时由日本陆军发行的地图上大久野岛一带被绘制成空白。除了制造在太平洋战争中使用在中国大陆的化学武器外,工场亦生产民用杀虫剂等等。生产的毒气分为四类:芥子毒气、路易斯毒气、胡椒气体及催泪气体。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工厂规模迅速扩大,最多时达5000人,基本上从附近地区的居民中招募,装备日本军队的所有化学毒剂都可以在这里生产。到1945年,在这里制造的化学毒剂占当时日本所有化学毒剂生产量的近90%。这一工厂对外极端保密,即使在日本也极少为人所知。战争期间连日本的地图也将这一海岛隐去,所以大久野岛后来被称为是“地图上看不到的岛屿”。到了战争后期因战局恶化,生产规模被缩少,改为生产普通武器。而部分毒气制品亦被弃置到海中。太平洋战争终结时,岛上遗留了3,270吨毒气,包括1,451吨芥子毒气、824吨路易斯毒气、958吨胡椒气体及7吨催泪气体。终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及日本政府拆除毒气生产设施及销毁遗下的武器,但并未能完全清理所有武器,直到现时岛上地下4-5米的土壤仍然含有高浓度有毒物质砷化物。战争终结后大久野岛长时间都是个无人岛。在研究设施内实验用的兔子,跟制造设施一同被荒废,在温暖及没有天敌的良好条件下繁殖,成为岛上唯一的居住者。其后国民休暇村及大久野岛毒气资料馆的启用,令岛上的兔子成为了特色之一。岛上居住了约300多只兔子,因为大久野岛亦被称为兔岛,每年约有10万名游客到访这个“兔子的乐园”。为保护岛上兔子,禁止带同犬只到访该岛。大久野岛可以说是兔子天堂,到处可见野生兔子,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带着红萝卜及蔬菜喂饲兔子,度过快乐时光。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当地政府开发为休假地和旅游之岛,由于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及其特殊的历史资源,现已世界驰名,各国游客逐年增加,年达15万人。1996年,环境厅对“毒气岛”作了第一次土壤和水质调查,结果发现土壤含有大量砷化物(俗称砒霜),污染浓度超标达470倍。岛上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曾渗入地下4米,政府被迫投入巨资把毒土挖出,送到秋田县大馆市的工厂进行清理。在修建海水浴场和防潮堤的过程中,发生过多起芥子气和氢氰酸中毒事件,证明岛上或近海地区仍然残留着糜烂性毒气。大久野岛并不安全,岛上的饮用水依然是从外面输送的,地下水不能饮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