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智效民的随笔创作

智效民的随笔创作

发表时间:2024-07-19 18:55:52 来源:网友投稿

如今在一些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随笔的学术价值是不被承认的,哪怕学术随笔也不行。好在山西社科院对科研成果的统计还比较宽泛,还承认随笔也算科研成果。但也是以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为正宗,随笔是难以列入所谓“课题”的。原先智效民在历史研究所也曾承担过课题。撰写那些别人安排的课题,让他精神上苦不堪言。因为这些课题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自由之精神。而随笔与课题报告或论文大异其趣。它没有一定的格式和套路,有话要说,有感而发,叙事、抒情、议论顺其自然。但是当今中国各类文字之中,随笔是最见真功夫的一种,阅历、思想、学问,个性、性情、文采,都可以见诸随笔。学术界所推崇的学术论文,是近一个世纪外国引进来的,最近二十年在学院得到特别的强调,是科学主义的产物。而中国古代的被称之为学术遗产那些经典文字,比如先秦诸子,都可以称之为随笔。论文被视为学术正宗,随笔被挤到学术殿堂的边缘,本身就是一种学术异化。克服这种异化的局面,需要有一大批既有学识又有胆魄的学者共同努力。智效民是九十年代中后期,逐渐摆脱“课题”的圈套,进入随笔写作的。很快就得到了读者的欢迎,全国有公共影响的报刊一一向他敞开了大门。比如他写张奚若的文章在《书屋》发表以后,王元化先生十分欣赏,向沪上许多学人打听智效民是谁。直到某次我去上海,他和我聊起来,才知道智效民原来是山西学者。摆脱了“课题”的圈套,也就得到了心灵的自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