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它位于什么以西
河西走廊因在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形似走廊而得名,故名河西走廊。简称河西、雍凉。是一段沿祁连山山脚分布,长约1000多公里,宽十到百公里不等的堆积平原。这个狭长的地理通道,位于中国大陆腹地,东连中原,西接西域,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它的东部起点乌鞘岭,恰好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温暖湿润的海洋季风到此便停住了脚步,所以河西走廊的周边是一个干旱少雨、荒丘和沙漠密布的区域。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河西走廊沿途的建筑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别过酒泉继续往西,便来到河西走廊上最后一座节点城市——敦煌。举目四望这里已然看不到巍峨的祁连山。走马出关只见黄沙蔽目,日月苍凉,疾风劲草,恍若隔世。
为据守河西走廊,汉武帝在敦煌以西的两条要道上分设阳关和玉门关。走出这两座关卡便走进了广阔的西域。此后或沿昆仑山北麓山脚,或取道天山南北两侧,一路西行,可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
河西走廊上的古木
跨过黄河跨过黄土高原,曾经遥远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遥远。祁连山下的那一排城市,也早已超越了往昔的辉煌。从武威到敦煌。这是一段寻寻觅觅的跋涉。这是汉帝国最虔诚的希望。历史的痕迹会如同风沙消散,河西走廊里这几座城市的名字,却始终提醒着我们,这个国家一直想要变得更好。
西走廊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大凉在此建都;公元前1年已有了经贸和宗教往来的古道;先秦时期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小乘佛教通过河西走廊传入洛阳;佛教古代四大译经家有三位与河西走廊有着深厚渊源;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考古奇观中的两大奇观敦煌遗书、居延汉简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从河西走廊出土;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在这里屹立;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1600余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在这里留存;华夏族的农耕文明在河西走廊保留。
古人经过河西走廊场景
千百年来这两座雄关相对而立,如一双眼睛见证着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也似一对利齿,守卫着丝路商旅的安危。河西走廊如今多指甘肃省14个地州市中的河西五市。2017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明确,武威市为河西走廊中心城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