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守所一定要待到37天才能取保候审吗
在看守所不一定要待到37天才能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可以理解为保释出来,等侯审判。是针对被国家有关机关在特定监管场所(通常是看守所)犯罪嫌疑人的,对其取保候审不至于影响案件办理和发生社会危害性而采取的措施。【法律分析】犯罪嫌疑人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办理取保候审。不一定就等到37天。走取保候审程序之前,首先要判断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这是前提。法定的取保候审条件有两个:一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两个条件具备其一即可。另外任何办案机关都怕担责任,只要体检出不适合羁押的病症,就可取保候审。在进行了上述判断之后,就可走如下程序:
1、 本人或家属及聘请的律师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 办案机关填写《呈请取保候审报告书》,经县市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3、 提出保证人或提交保证金,经办案机关审查。有保证人的填写保证书。
4、 填制《取保候审决定书》。
5、 向被取保候审人宣布规定,交代事项,告知法律责任。
6、 将被取保候审人移交派出所执行。
7、 解除取保候审(最长时限为十二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