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林的历史沿革
构林镇旧称构林关。南宋时期因此地构树成林而称构林,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北征与金交战,在此获胜。曰“幸运构林关”,构林关因此而得名。民国36年(1947年)人民政权邓县爱国民主政府设于构林。民国37年(1948年),中共桐柏区三公区机关设于镇北李营村,豫鄂干部学校设于构林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构林先后设区、公社、乡,1985年11月,撤乡建镇至今。构林镇立足实际,抓住边贸交通和区位优势,科学建设集镇从而带动了商贸业的发展,2008年度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2亿元,贸易额10.7亿元。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南阳市重点镇和河南省口子镇赋予的政策机遇,紧紧围绕建设豫鄂沿边商贸重镇的目标,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居住、生活环境为宗旨,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改革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两个讲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近两年来共完成12项集镇建设项目,其中大型工程就有5项,分别是:
1、 邓襄大道拓宽改造工程:投资310万元,硬化慢车道35000平方米,修花带8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目前工程已全部竣工,使邓襄大道构林镇区段面貌焕然一新。
2、 投资560万元新建了一个占地15.5亩构林蔬菜批发市场,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可容纳商户、摊位共87家。
3、 对北柳枫游园进行高标准勘测、规划和设计,工程投资50万元,今年年底前可以竣工。
4、 新规划沿河路(800米)、寨河路(700米)两条,硬化长度1500米。
5、 毅然路、古镇路安装路灯72盏,向阳路路面补修4100平方米,铺油6300平方米,背街小巷硬化道路9条,8.3公里。完成街道“三清两拆”130处,路灯总长6公里,形成2个循环圈,不仅使镇区老街道变得干净、明亮、美观,同时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集镇市场体系的建成,成为农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促进商贸经济的发展,我镇的郭庄社区96%的农户在集镇建有商品房,80%的农户从事商贸服务业,村民的年收入70%来自于经商办企业。同时吸引了邻近湖北的500多家商户在此经商办企业。目前全镇从事服务业人员4600余人,从事商贸业人员达1.2万人,商户1000余户,共创办面粉加工、棉花加工、木材加工企业37家,产品促销湖北、广东、贵州、北京等地。民营经济正向规模型和重点行业发展,两省交界的农林产品就地销售给加工企业,企业与农民互相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加快,农民收入增加,商贸兴旺。坚持抓信访保稳定;抓综治,保平安;抓民生,解民忧。推动各项社会事业新发展。在信访稳定工作上,实行十项信访制度。对所有案事件实行由主要领导包处理、包息诉、包稳定的包案责任制;坚持每月例会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度,超前防范,把大量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标本兼治,以人为本,化解矛盾纠纷,尽大限度地减少信访源。在综合治理工作上,通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加强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大走访”和“两个排查”活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使治安形势进一步稳定,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在关注民生工作上,投资84万元修建了一所占地30亩的敬老院,共有房屋59间,可供养130名老人,院内环境优美,使我镇鳏寡孤独老有所养。在便民利民上,我镇于08年5月份成立了构林镇便民服务中心。镇党委、政府从财政、计生、民政、村镇、农村合作医疗等单位抽调能力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合署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务方式。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共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信息1000余条,办理各类证照200余件,为群众报销合作医疗费26万余元,发放粮补遗留款200余万元。08年7月份,南阳市13个县市的有关领导来我镇参观学习这种新做法。计划生育工作通过“三项治理”活动的开展,完成了市委下达的工作任务,保持了稳定的低出生率。教育工作完成了“两基”工作任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高。卫生工作取得较好成绩,镇卫生院医疗护理质量和业务收入整体提高,农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为下步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党建工作通过开展“百村党建示范工程”,大大提高了“三级联创”活动成效。在公益活动中,社会各界积极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建设,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21.8万元。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