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十大名吃
宜兴十大名吃有高塍猪婆肉、宜兴大闸蟹、湖滏小馄饨、乌米饭、清汤豆腐花、渎上西瓜、和桥镇豆腐干、杨巷葱油饼、雁来蕈、凉拌马兰头等。
1、高塍猪婆肉
高塍红烧猪婆(母猪)肉历史悠久。始出于宜兴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先祖们以农耕为生,生活艰难,多有农户饲养猪婆,产仔出售,以补生计。每只母猪产了10窝左右小猪就无膘而不再怀胎,因其肉腥难食而不得不弃之。桃园村一陈姓农民,觉弃之可惜,遂试用多种佐料,烧制成美味猪婆肉。
2、宜兴大闸蟹
宜兴螃蟹养殖面积近万公顷,亩产超百公斤的养殖户不在少数。在该市的官林、高塍和新建等乡镇,螃蟹养殖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据了解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产品平均售价比同类产品高,经济收益显著。“宜兴大闸蟹”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于宜兴蟹农来说是一个转型发展、丰产增收的好机遇。
3、湖滏小馄饨
这个重点推荐,汤是骨头汤,老板熬出来的,小馄饨也是手工包出来的,不是那种街上一捏一捏的那种,是一个个迷你的馄饨。这一碗是中碗,没放香菜,所以拍出来可能不是很好看,但是真的很好吃的。吃小馄饨不要放辣椒酱,只要撒一些胡椒粉就好了,辣椒酱会盖掉汤原有的鲜味。
4、乌米饭
宜兴民间制作乌饭的南烛树叶,主要生长在宜兴南部丘陵山区一带,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掺入部分粳米,蒸煮后特别香润可口。宜兴吃乌饭习俗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宜兴乌饭是宜兴地方的特色美食,同时也是宜兴民间创造的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在宜兴周边有较大影响。
5、清汤豆腐花
宜兴南门的清汤豆腐花,一副挑担,碗盏家什还是明代的,热豆腐花,热酱油一浇,虾米、大蒜花一洒,站在大街上吃,至今难忘,其实“豆腐花”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用吸管吸着吃,还可以大碗大碗吃,也可以拿起勺子细细品尝。要是冬天能喝上碗冒着热气的“豆腐花”,那真是人间一大快事啊。
6、渎上西瓜
太湖西岸的百里渎区,是宜兴西瓜的主要产地,这里盛产的晚熟西瓜,称“渎上西瓜”。立秋之后当其它品种的西瓜均已落市时,渎上西瓜却大量上市,满足城乡群众的需要。上海益民食品厂早就和宜兴渎区一些供销社订立合同,用渎上西瓜制成西瓜罐头,远销海外。
渎上西瓜历来吃口好,和外地产的以及本地其它地方产的西瓜相比较,无论口感还是沙度,吃来吃去,都是渎上西瓜胜一筹。
7、和桥镇豆腐干
和桥镇是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历史文化名镇,古来就是“千叶小舟云集,八方商贾过往”的繁华商埠,享有“小无锡”的美誉。精选的黄豆被磨成干花包后在蒲草包中得以展现形状,历经数道繁复工序,浸渍月余才得以出售。豆腐干块块如银元大小,咸中带甜,嚼劲十足而不生硬。在清朝一度被列为“贡品”。
8、杨巷葱油饼
从宜兴城里往郊外去,顺着邮芳河走,看见“九侯故里”的大牌坊,杨巷老街就呈现在眼前。看看这葱碧绿碧绿的,一根一根见精神。在老先生的记忆里,葱油饼是用荷叶或者油纸包着的。吃完葱油饼诱人的香还留在荷叶或者油纸上。杨巷葱油饼呈月亮型,色泽黄澄澄,酥松,满含葱花香,甜咸适中,油而不腻,十分爽口。
9、雁来蕈
雁来蕈天下第一美味。苏东坡是在宜兴认识雁来蕈的,一经尝试便无可救药的上了瘾,苏东坡是美食家,也是探索者,我们可以想见,一代大家初识雁来簟的震惊与喜悦。雁来蕈的味道显然跨越荤素两界,雁来蕈的做法很多炒、煮均可,宜兴山里人传统的做法是用上好的酱油熬制。熬制后的雁来蕈,色泽乌黑透红,鲜美无比,既可佐餐直接吃,也可作为配菜。
10、凉拌马兰头
春天的田间地头,遍地都是马兰头。它探头探脑地长在杂草丛中,叶呈椭圆形,颜色深绿;茎长两三寸,带点红色的马兰头是上乘。宜兴人对马兰头的热爱超越了其他野菜,它独特的味道让人一口便忘不了,满嘴的清香,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只觉得春天都在口腔里盘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