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成果科技
它的成功发射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价值。一个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诞生当然不能只有设备,还要有一批顶尖级的科研人员。而研究中心集合了当今世界和中国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50多位顶尖级院士、科学家。50多位科学家合力破解肿瘤之谜。
太空制药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结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间生命等多项学科,政府共调动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防科工委、清华大学在内的27家科研单位,参与了研发工作。魏江春教授、蒋兴村教授、庄逢源教授、刘志恒教授……一批批科研专家、医学专家中的精英们加入了“太空药”研发的行列,其中许多科学家都是该领域里赫赫有名的“旗帜性人物”。为了给研发工作创造出更好的环境,为了不负国家的重托,生产基地还不断完善着自己,装备着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资2000多万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太空药实验室。
这支浩浩荡荡的研发队伍,叩响了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的大门。正是因为有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后盾,才使人类在太空抗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科学家们将一种从人体喉咙提取的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菌株带入了太空,希望通过太空特有的环境使得菌株发生基因突变。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们终于在“神舟三号”卫星搭载后的菌种中发现了一种“多肽”,它不但能够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能修复肿瘤的自愈系统。科学家们兴奋无比,他们就要揭开人类生命死亡的真相,破解肿瘤难治之谜。
为彰显太空科技对肿瘤治疗药物里程碑式的巨大贡献,科学家们给它取了一个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名字——“神舟三号”。中国唯一一个专门抗肿瘤的太空药终于诞生了,这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可以用航天飞船命名的药品。
2003年11月,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各相关领域20几位顶尖专家对经太空搭载的“神舟三号”口服液的生产菌株进行了科学论证,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
依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规定,一个课题必须且只能确定一个课题责任人和课题的依托单位。由一个研发单位负责一个领域。亨通光华制药公司作为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年连续两次代表中国实施863计划,是中国惟一连续多次进行太空搭载的企业。公司的863项目主要研发方向是生物菌种的太空搭载、诱变、筛选及其变异规律等空间生物领域的研究,将太空技术、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这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领域相结合,肩负中国发展太空生物制药领域的高科技和实现太空制药产业化的历史使命。这也意味着现在以及以后,亨通光华制药将在太空生物制药方面长期保持在世界前列。而太空药微生物菌种在太空反复搭载的累加效应及稀缺的空间搭载资源,使公司在太空生物制药领域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神七首选发射时间确定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发射时间:
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
发射条件:
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
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
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另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记者近日从各方面了解的消息显示,“神七”首选发射时间为25日。中国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黄春平11日对有关媒体表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首选的发射时间是25日晚上9时10分左右。
“神五”、“神六”和“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本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另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黄春平昨天表示,能否如期发射,主要是看当时的发射场天气等情况。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透露航天员太空漫步就会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
“神五”、“神六”升空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到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而“神七”释放伴飞小卫星后,将能弥补这一缺憾。据专家介绍小卫星可近距离环绕,伴飞,因小卫星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人出舱活动的即时画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昨天告诉早报记者,在国际上,不管是白天发射还是晚上发射,两种情况都存在。(吴玉蓉/东方早报)
揭秘“神七”背后的科技工程多处设备“南京造”
“神七”炼成南京贡献多多
“神舟七号”发射在即。记者昨(11日)获悉,此次“神七”凝聚了南京科研人员心血:不仅多处设备是“南京造”,就连轨道测算、空间目标监测保障等多个重要观测任务也包含“南京元素”。
记者经过多日采访与调查,了解到“神七”飞天背后许多尚不为人知的科技工程。
“六朝元老”十四所:
雷达紧盯“神七”
从“神一”开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十四所的雷达就已经开始为其服务了,开始的时候是两部,之后逐渐增加,而为“神六”服务的雷达组成的测控网络在“神四”的时候就已经相当完善了。为“神六”的发射、飞行、着陆过程服务的雷达共有8个,其中7个都是十四所研制的。这一次“神七”发射,十四所的雷达再次担当起“天眼”的重任,分别在海陆两地。
专家告诉记者,飞船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剧烈摩擦,信号会被屏蔽掉。十四所研制的多目标相控阵测量雷达,可以在这个区域准确测控。“神六”发射升空,短短十几秒,十四所的雷达就捕获了飞船的踪影,而在“神六”穿过黑障区最令人担心的一刻,地面上只有十四所一部雷达盯着它的归程。
据了解为了给“神七”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此次十四所研制了多部新型雷达,届时将编织起测控网,准确探索“神七”在太空中的身影。
紫台专家:
阻击太空垃圾
“神七”发射在即,任何可能遇到的危险都必须在考虑的范围之内,而太空垃圾——这一太空杀手更是不能忽略,记者了解到,紫台空间目标及空间环境监测的专家们参与了为“神七”扫除空间碎片的任务。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已经有51年了。在这期间也产生了许多的空间碎片,就是所谓的太空垃圾。据专业人士介绍,一个10克重的空间碎片所产生的太空撞击能量相当于地面上一辆时速100公里的汽车所产生的撞击能量。
据了解地面上的望远镜和雷达能够探测到大大小小的碎片有几千万个。由于太空浩瀚,各种碎片多如牛毛,搜索的范围很大,目标物又很小,因此对太空垃圾的跟踪观测难度很大,犹如大海捞针。出于对“神七”安全方面的保障,专家们正对目前已发现的空间垃圾进行“实时监控”,为“神七”安全保驾护航。记者了解到为了观测空间碎片,从2004年开始,监测中心研制了两台大椭圆空间碎片望远镜。它能观测到近地点300公里以下和远地点3.6万公里的空间情况,是名副其实的“万里眼”。利用这两台望远镜,10厘米大小的空间碎片已能被纳入监控。
南京晨光厂:
为神七制造“血管”
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了“神七”的重要设备——金属软管的制造工作,共有上千根航天晨光制造的金属软管用在“神七”发射工程中。
南京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钱允山告诉记者,“神七”分为三个部分,发射架、火箭和飞船,发射架上我们提供的金属软管达到上千根,而火箭上的金属软管有几十根。由于“神七”对连接各个设备的金属软管要求十分高,无论是它的连接、柔韧性还是强度,都需要达到很高的要求。为此南京晨光集团对金属软管进行了反复的试验,确保“神七”管道连接的安全。
南大专家:
参与设计飞行轨道
“神七”飞船将经历怎样的太空之旅?它将如何围绕地球旋转?这就得看轨道是如何设计的了。昨天有关专家还透露,此次“神七”轨道设计中,南大天文系的专家也参与其中。
“这和‘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完全不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王志瑾介绍,要让“嫦娥”跨越遥远的距离顺利奔向月球,研制人员先后攻克了卫星轨道设计、大幅度提升远距离测控技术、克服月食影响等多项技术难关。有关专家还表示,相比较而言,“嫦娥一号”的轨道设计是中国首次尝试,难度较大。而作为载人航天的“神七”轨道设计就相对要保守得多,人类目前所有在低地球轨道上飞行的宇宙飞船和空间站,都采取的是圆形轨道,倾角也只高到够用就好。“神七”的轨道也不例外,这次依然是圆形的。
南京协力环保:
打造神七舱内厕所
在“神七”之前,宇航员只需要在太空呆上一天,带上尿不湿就可以解决“内急”问题。神七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将首次在太空行走,也就是说要在太空舱内呆上一段时间,厕所也就成了必备之品。但是太空舱的空间狭小,如何把厕所设计得更加合理呢?据南京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卫东介绍,航天舱的厕所将更加小巧,而且可以伸缩,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收起来。
另外太空舱内的厕所将实现尿粪分离。在太空上水资源十分宝贵,宇航员的尿也不能让它浪费,通过生物菌处理数小时后,这些尿液与饮用水无异可以继续饮用。至于粪便将采用真空烘干粉化的方法,最后洒向太空。(
[发射时间]
[伴飞小卫星]
[第二批航天员]
不会超过14人,约30岁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和后续任务需求,为使中国航天人顺利实现新老交替,新一轮航天员的培养工作已经启动,将在四至五年后挑起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大梁。中国首位“航天员”、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杨利伟曾向媒体透露,第二批航天员的数量不会超过第一批的14人。
第二批中国航天员仍然是从空军尖子飞行员当中“优中选优”。以杨利伟为代表的现役航天员在进行选拔时也多为30岁左右,而第二批候选航天员中也有不到30岁的候选者。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计划,除“神六”执行的多人多天飞行、“神七”将执行的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外,“第二步”还将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这意味着第二批航天员将执行更为复杂、对自身素质要求更高的任务。据媒体报道未来的“神八”将是一艘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后将与“神九”对接,成为一座小型空间站。而“神九”飞船也将在“神八”发射时基本定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