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因为爱情,颠沛流离,却屡被抛弃

民国四大才女萧红:因为爱情,颠沛流离,却屡被抛弃

发表时间:2024-07-21 02:30:20 来源:网友投稿

在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民国才女中,萧红的名气远远不如林徽因、张爱玲、陆小曼等人。是文学水平不高吗?非也,她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女弟子,在上个世纪30年代被称为「”文学洛神”。萧红并不美她只活了31岁,先后爱过四个男人,却一直都不停地被抛弃。更令人觉得狗血的,是她和现任男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怀着前任的孩子。和萧军在一起的时候,怀着汪恩甲的孩子;和端木在一起的时候,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她追求爱渴望被爱,却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幸福。除了萧红没有哪位女作家能把苦难与悲哀描写得那么动人。因为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只有经历过了,才有足够的笔力去叙述。萧红在冬天一个清冷的早晨,萧红在街头偶遇弟弟。在咖啡馆喝咖啡时,弟弟劝她:回家去吧!别流浪了。她却回答弟弟:「”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在萧红眼里,「”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所以母亲早逝后,她与父亲之间,只有疏离和冷漠,继母能给予她的也只有打骂和诬陷。祖父是萧红童年时期唯一温暖的记忆。但祖父给她再多的疼爱,这对于极度缺爱的萧红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灌注其一生。所以在长大后,萧红穷尽一生都在追寻爱,乞求爱。萧红萧红骨子里,是叛逆、顽皮、坚强又敏感的,她不缺主见,不缺自我意识,所以1930年,才19岁的萧红,毅然逃离封建父亲为她安排的包办婚姻,和热烈追求她的表哥陆哲舜私奔,来到北平的女师附中读书。而那时的陆哲舜有妻子,萧红也有未婚夫,当地一位将军的儿子汪恩甲。倔强的萧红不肯听从父亲,她要追寻真正的爱情。但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更何况两个没有经济来源的青年学生呢?在双方家庭都不给予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他们的生活十分窘迫,逐渐无以为继。陆哲舜是个受时代影响严重的青年。他思想新潮举止浪漫,却并没有多少成熟与担当。在现实的重压下,他选择逃回自己的妻儿身边。他抛弃了萧红。此时的萧红饱尝了被抛弃和背叛的滋味。因为与表哥私奔,她的声誉已损,如今又惨遭抛弃,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萧红她返回家中后被父亲软禁,不久之后又逃回北平。这个时候她生命中的第二个男人出现了。这个男人就是她的未婚夫汪恩甲。虽然萧红选择了逃婚,但是汪恩甲还是很喜欢萧红,不愿意舍弃自己的这个未婚妻。于是他千里迢迢追到了北平。他的良苦用心让萧红再次迷失。一番思想斗争后,她决定随同汪恩甲回乡。但汪家怎可能还愿意接纳萧红,汪恩甲大哥汪大澄出面解除了两人的婚约,并威胁汪恩甲,如果继续和萧红在一起,就不再给他一分钱。汪恩甲还是选择了萧红,他们逃到哈尔滨,并且同居在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中。不久萧红怀孕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在萧红怀孕五个月的时候,他们已经欠了旅馆巨额的房钱。临产期近时汪恩甲不告而别,从此销声匿迹,只留下怀孕的萧红独自面对无力偿还的债务。萧红被她倾心所爱的男子,再次抛弃。她被店家关进仓库里,终日只能在幽闭狭小的空间中孤独度日。店家甚至计划将她卖给妓院。一个孕妇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绝望。不过萧红是聪慧的,身临绝境,她写信给《国际协报》的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同情萧红的处境,就托人带着几本书去看望她。这人就是萧军,一个即将在她生命里占据大幅篇章的男人。他们的第一面,就在那个逼仄阴暗的仓库中。萧军后来回忆第一次看到萧红:「”一张近乎圆形的苍白色的脸幅,有一双特大的闪亮的眼睛,是我认识过的女性中最美丽的人。”他没有用蓬头垢面来形容初见时萧红的狼狈,也许就是因为当时他恰巧看到了萧红放在桌子上的诗,她的才华让他的这段回忆得以美化。萧红和萧军他们一见如故,一番畅谈后,萧红问萧军如何看待爱的哲学,萧军说:「”爱便爱,不爱便丢开!”真是一语成谶。他们相爱了两颗年轻的心,因为仰慕彼此的才华而在一起。但这并非悲剧的结束,反而只是另一场悲剧的开始。他们依然不幸。生活始终贫穷窘迫,靠微薄的收入和朋友的救济艰难度日。他们居无定所,到处寄人篱下。他们三餐不继,时常饥肠辘辘。他们一无所有,只有萧红对萧军不顾一切、竭尽全力的爱。当年为了赴鲁迅先生的宴请,萧红特地花了「”七角五分钱”从「”大拍卖”的铺子里买了一块布,为萧军缝制了一件新外套。对此萧军回忆道:「”她几乎是不吃、不喝、不休地在缝制着,只见她美丽的、纤细的手指不停地在上下穿动着……”不到一天的时间,「”一件新礼服”缝好了。萧军感叹说:「”我们那时的物质生活虽然是穷困的,但在爱情生活方面,却是充实而饱满的啊!”萧军说: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萧红说: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同志,又是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为了留住萧军,生下汪恩甲的孩子后,萧红不看一眼就将孩子送了人。她知道萧军喜爱她的才华,她就拼命写作,想要以此维持自己在萧军眼中的魅力。但萧红并没能如愿。萧军本就是个浪子,出轨,成了萧红不得不接受的萧军的常态。萧军对萧红的才华,也从一开始的欣赏,演变到了嫉妒。他的大男子主义让他在察觉到这一事实的时候,变得疯狂、暴戾。他无视萧红的痛苦与挣扎,甚至还屡次对萧红进行家暴。他是学武出身,又当过兵,下手很重,毫不留情。朋友看到萧红脸上的伤,关心询问怎么回事,萧红为他欺瞒,他却满不在意大声地说那是自己动手打的。自卑的男人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宣示自己的***,以此彰显自己的强大。萧红和萧军1938年,萧军在一次争执中提出分手,萧红答应了。尽管此时的她,已经怀上了萧军的孩子。离开萧军后萧红已是遍体鳞伤。爱情将她伤得体无完肤,一颗心也是千疮百孔。但尽管如此她依然相信爱情,对爱情抱持近乎愚昧的简单与执着。她最后一个男人,是端木蕻良。他们举行婚礼时,萧红说,她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但端木对萧红是不够爱的。他只是爱慕萧红的才情,赞美她的文章。因为惺惺相惜,而引来流言蜚语,在端木老年的回忆里,朋友们的指责,加上萧军逼迫他娶萧红,使他觉得如果不明确他和萧红的关系,将使萧红处于尴尬境地,所以他娶了萧红,接纳了怀有萧军孩子的萧红。言下之意端木表明自己是迫于无奈而不是因为爱。所以当抗战局势紧张,需要逃难的时候,他拿走了唯一的一张船票独自逃往重庆,抛下了挺着大肚子的萧红。哀莫大于心死,萧红默默接受,她没有过多责怪端木,而是自己挺着肚子艰难逃亡。与端木会合之后,他们一起去了香港。萧红躲过了战乱时纷飞的炮弹,却还是没能躲过注定的死亡。长期奔波逃难,加上经年累月营养不良,萧红染上了重病。在医院最后的时光,端木常不见踪影,陪伴她的,也只有一个朋友骆宾基。对萧红而言爱,就是她生命的全部,为了爱,她可以义无反顾。所以她才会落得众叛亲离,她的一生都在流浪,一生都在「”逃亡”,每一次爱情,像是飞蛾扑火,不计后果。(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