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只有云南有那么多古茶树
1,外面再好不如家里好
云南是茶树的家乡,远古时期茶树在这里进化完成,然后传向世界。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对环境的不适应,树形越长越小,由乔木茶树缩小为灌木茶树,寿命也大幅下降。因此茶树在外地保持乔木树姿和原本的寿命本就困难。
2,环境破坏
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在蜀地及南方地区是有很多大茶树的,但中原人口增加,不断挤压古茶树的生长空间,千年下来,即便有几棵也被破坏了。云南则不同山高路险,一向偏安于喧闹的中原之外,至今环境仍得以完美的保持。
3,疯狂的种茶人
云南古茶树资源总面积约330多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面积260多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4万亩左右。野生古茶树大多属于茶品较差,甚至微毒,采摘价值不高的茶树。我们说的古茶园一般指栽培茶园为主,能留下这么多栽培型古茶园,要感谢大山里世代种茶的民族。以布朗族傣族,哈尼族等为主。
尤其布朗族称之为种茶狂魔也不为过,几千年来,他们在大山里不断迁徙,不断种茶,只要有布朗族居住过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古茶园留下。现在有很多有树龄较大的古茶园村子,主人不是布朗族,但茶树是布朗族种的,只是搬走了,将茶树留给了后来者。
4,明清茶业兴盛
明洪武十五年,云南全境归明。至此云南才真正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内,云南普洱茶走进宫廷,成为皇家钟爱的佳品。对外明朝时期北方战事不断,需要通过茶马贸易以茶叶换取马匹,云南有好的种茶环境,也有好的茶种,更有懂得种茶的民族,于是明皇帝一声令下:你们给朕种茶吧!于是1384年,设立车里宣慰司,并开发十五座大茶山。
清朝改土归流,云南茶业更加鼎盛,以西双版纳六大古茶山为首,记载,周八百里,入山做茶者数十万人,这已是非常鼎盛的规模,到了清中后期,虽然国运衰弱,但清朝依然曾通过茶叶在与西方的贸易中占尽便宜,由此更大力种茶。民国时期江南等南方茶园已丢,国民党能倚重的唯有云南茶园。
因此清中后期到民国时期都是古茶园种植较频繁的时期。同时由于动乱,古茶园的毁坏也较严重,现存的古茶园大多是种植于这一时期和之前的明朝时期。新中国建立后,粮食匮乏,曾大面积烧茶山,种粮食,否则古茶园面积会更多很多。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