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篆刻论文的参考文献
[1]周晓毅.源远流长的印章与篆刻艺术[J].百科知识,1996,(11)
[2]梁景惠.篆刻浅谈[J].中文自修,2005,(10)
[3]黎伏生.印章·篆刻艺术审美初探[J].文艺研究,1987,(02)
[4]黄惇.古代印论研究方法札记[J].文史杂志,1992,(04)
[5]纪伟基.取精用宏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书画艺术,2000,(05)
[6]赵宏.文彭对篆刻艺术的中兴之功[J].书法世界,2004,(02)
[7]岐山.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耳——钱振亚篆刻印象[J].书画艺术,2006,(02)
[8]刘江.但视其印知其人——刘泽荣及其篆刻艺术印象[J].新闻天地,2006,(08)
[9]盛东涛.削玉镂冰手挥刀斩云根——陆昱华的篆刻艺术[J].书画艺术,2008,(04)
[10]高石农,陈荣杓.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01)
[1]石磊.篆刻浅说[J].师范教育,1992,(11)
[2]李澍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周年活动综述[J].美术观察,2007,(12)
[3]谢紫妮.篆刻的前世今生[J].甘肃教育,2008,(13)
[4]田正前.文明的艺术深刻而高雅——陈文明的书法和篆刻艺术及教育[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07)
[5]徐文景.方寸之间乾坤无限——品评马士达先生的篆刻艺术[J].人民论坛,2011,(03)
[6]高石农,陈荣杓.篆刻艺术东传日本及其影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01)
[7]徐鸣.方寸天地见功力——许炯的篆刻艺术[J].艺术百家,1997,(04)
[8]余巨力.韩登安篆刻艺术浅述[J].书法艺术,1997,(04)
[9]陈道义.“自成一家始逼真”——刘江先生及其篆刻艺术[J].书法之友,1999,(12)
[10]纪伟基.取精用宏铁笔纷披——浅谈篆刻艺术的出新[J].书画艺术,2000,(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找到10条
[1]彭志远.我有我法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比较中解读齐白石的人生态度[J].才智,2008,(10).
[2]胡晓明.妙手丹青难留春——论惜春的形象刻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1).
[3]张宜书.花鸟画的民俗内涵及艺术特征[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2,(01).
[4]孙子威.文学——“庄严的谎话”(续)[J].理论与创作,1993,(06).
[5]邹强.梦意象形式美学特征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6]张宜书.土级·俗极·美极——谈齐白石的绘画艺术[J].美与时代,2003,(11).
[7]杨正发.试论齐白石花鸟画的写意精神[J].美术大观,2010,(11).
[8]王福才.八大山人大写意绘画的符号性[J].齐鲁艺苑,2006,(01).
[9]林锦镇.自然与心象的轨迹——对写意中国画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10]陈再乾.论中国花鸟画写生尺度[J].艺术探索,2009,(05).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共找到4条
[1]陈健毛.吴昌硕“与古为新”绘画创作论的美学解读与文化观照[D].广西师范大学,2005.
[2]张欣.明代晚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写意性绘画特征探析[D].汕头大学,2007.
[3]王福叶.论“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的借鉴与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0.
[4]崔垚.浅析中国当代“写意油画”[D].西安美术学院,2010.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