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在冤杀了岳飞以后,他有没有为此感到后悔过
在秦桧死后的绍兴二十六年,宋高宗赵构仍然下诏:“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与金国议和,是赵构自己的意思,秦桧只是赞同赵构的意思而已。对于岳飞之死,赵老九先是“忍”,到绍兴三十年时,就开始“悔”。
岳飞死后还有其他大将,金国并没有趁岳飞被杀大举南进,南宋的半壁江山保住了。赵构应该不后悔,毕竟自己想要的半壁江山保住了。赵构又当了好多年太上皇,而且在很长时间内还是他说了算,孝宗只有“请示”的份儿,又过了很多年的“官瘾”。孝宗给岳飞平反,也公开宣称是秉承太上皇的旨意。
而赵构无子本来就是皇帝的伤心之处,性功能不行更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而岳飞身为武将,劝皇帝立储,更是犯了大不敬之罪,早就应该死了。所以赵构之杀岳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宫是一个漩涡,阴谋时时酝酿、现身,灵魂再怎么起来狡辩忠厚总失掉了底气。就一个君恭维和顺耳是家常,拍马和溜须是日子,一声轻咳众皆胆寒,指掌点划天。
议和还是继续战争?这是当时的最大国策,一把手宋高宗拍板决定议和,那大家就的执行,另外估计还有外交压力。综合分析一把手工程的最大阻力,当然要牺牲了……事情一综合,杀了岳飞比留着岳飞要好的多。于是岳飞就给干掉了。在这一点上即便之后再出现危机,高宗可能会在心里只后悔一小会吧。他在奏折中称颂宋太祖赵匡胤功德,并且说现在其子孙“奔迸蓝缕,仅同民庶”,因此建议皇帝“于子行中遴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俾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