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机床原理
磨屑形成过程磨粒在磨具上排列的间距和高低都是随机分布的,磨粒是一个多面体,其每个棱角都可看作是一个切削刃,顶尖角大致为90°~120°,尖端是半径为几微米至几十微米的圆弧。经精细修整的磨具 其磨粒表面会形成一些微小的切削刃,称为微刃。
磨粒在磨削时有较大的负前角(见刀具),其平均值为-60°左右。磨粒的切削过程可分3个阶段。①滑擦阶段:磨粒开始挤入工件,滑擦而过,工件表面产生弹性变形而无切屑。②耕犁阶段:磨粒挤入深度加大,工件产生塑性变形,耕犁成沟槽,磨粒两侧和前端堆高隆起;③切削阶段:切入深度继续增大,温度达到或超过工件材料的临界温度,部分工件材料明显地沿剪切面滑移而形成磨屑。
根据条件不同,磨粒的切削过程的3个阶段可以全部存在,也可以部分存在。磨屑的形状有带状、挤裂状和熔融的球状等,可据以分析各主要工艺参数、砂轮特性、冷却润滑条件和磨料的性能等对磨削过程的影响,从而寻求提高磨削表面质量和磨削效率的措施。
磨削力和磨削功率磨削时磨粒受到工件材料变形的阻力以及磨粒与工件表面间的摩擦力,形成磨削力。磨削力可按工件与磨具的相对位置分解为切向分力Ft,法向分力Fn和轴向分力Fa。
一般法向分力较大,随着工件材料和砂轮特性的不同,Fn/Ft=1.5~3;当采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时,由于摩擦力减少,Fn/Ft可高达4。轴向分力较小,一般可不予考虑。磨削功率Pm(千瓦)与切向分力F(N)和磨削速度(米/秒)的关系如下式:Pm=Ft·v/1000。在特定的磨削条件下,都有一个最佳磨削力区间,采用该区间的磨削力加工可获得较高的金属切除率、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和较长的砂轮寿命,因此发展了在磨削过程中使磨削力按预定数值保持恒定的控制力磨削技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