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子及其开创的道家学说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道家学说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是老子总结古老的道家思想所形成的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它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道家学说主要思想:
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老子》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另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道家传统与革新:
有正宗而后有革新。在西欧如恩格斯所论:“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
在中国汉初儒、法合流,所谓“阳儒阴法”或“杂霸王道用之”的封建正宗形成之后,道家‘思想以其被罢黝、受排斥的现实遭迂,加以它固有的主张天道自然、抗议伦理异化的理论趋向,便一直被视为思想异端。
但道家并未因此而掩旗息鼓,相反地,历代道家学者却仍然以与封建正宗相对立的异端身份,崛强地从事于学术、文化的创造活动和批判活动,并不断地求得进展,获取许多重要成果,尤其在发展科学、文艺和哲学思辨等方面更作出过超迈儒家的独特贡献。这样形成了道家文化的优秀传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