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的贡献
郑和的贡献?郑和(1371年?[1]-1433年?[2]),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3][4][5](又作“三宝太监”[6]),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7][8])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9]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10]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11][12]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13]
(概述内图片来源:《三宝太监西游记通俗演义》,右坐者为郑和[14][15])
本名
郑和
别称
马三保、马三宝、三宝太监、三保太监
所处时代
明朝
出生地
云南昆阳(晋宁)
出生时间
1371年(存疑)
快速
导航
主要成就人物评价亲属成员个人作品历史争议后世纪念史料记载艺术形象
人物生平
崭露头角
精选片单明王朝的壮举,南洋国家的噩梦,几分钟回顾郑和的西洋壮举
+
关注05:43
郑和和明成祖朱棣关系不同寻常?速度戳视频来看背后的故事
3311次播放|5个视频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4年(洪武十七年),傅友德、蓝玉班师南京,郑和应是随军至南京,入宫服役。1385年(洪武十八年),傅友德、蓝玉又奉调镇守北平府(今北京),而郑和再次随军前往,并被调入燕王府邸中服役。[17]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