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分析平仄,古汉语的四声八调与声母之间的关系

分析平仄,古汉语的四声八调与声母之间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4-07-21 20:33:31 来源:网友投稿

古汉语的四声八调与声母之间的关系:

1、古无清唇音这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古无清唇音指36字母中的“非敷奉微”在上古读同“帮滂并明”,即今声母是f的,上古声母是b、p如:异读字:阿房宫、番禺、吐蕃。异文(同一句话中的个别字词在不同的文献中写法不同):匍匐、扶服。形声字的声旁来看:亡——忙、盲、芒;分——扮、盼、颁;包——庖、枹等。

2、古无舌上音这也是清人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舌上音指36字母中的“知彻澄”在上古读同“端透定”,即今声母是zh\ch\sh的一部分字,上古声母是d或t。为什么说是一部分,因为今声母zh\ch\sh是由36字母中的知系(知彻澄)声母和照系声母(照穿床审禅)合并而成的,大概在元明清时期就已经合并。如:单于、墨翟;形声字:尚—堂、常、赏、敞和r),在上古都读成舌头音“泥(今音n)”。“娘”母在上古归“泥”这个没有什么问题。今声母读r在上古读为n。如:形声偏旁:若——诺、匿;弱——溺等。这是近人曾运乾提出的。即36字母中的喻母字,在上古一部分归入匣母,一部分归入定母。即今声母以y、w为零声母的字的一部分在上古一部分读为h、一部分读为d。如:谐声偏旁:弋——代;也——地;多——移。有——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