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有七夕节吗古人是怎样过七夕节的呢

古代有七夕节吗古人是怎样过七夕节的呢

发表时间:2024-07-21 21:31:40 来源:网友投稿

七夕成为一个节日,至迟在汉代。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的记载,汉丝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开于襟褛。可知汉朝女性已在过七夕节。

七夕节的起源,跟农耕文明对谷物神与桑蚕神的崇拜有关。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载:七月七日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煌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乞愿,三年乃得。研究者相信河鼓和织女就是指牵牛星和织女星,牵牛星为谷物神,织女则是桑蚕神。人们向牵牛星和织女星祈拜,自然是为了表达获得更多丰收(包括农业与蚕织)的美好愿望。

也因此古人过七夕,主题就是乞巧姑娘们向织女星乞求巧智。乞巧的方式历代略有演变,明清时期的七夕乞巧是这样的:七月七日许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缔针投之则浮。则看水底针影,有成云雾、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妇或叹女有泣者。《帝京景物略》

七夕从来不是什么情人节。恰恰相反过去民间谈婚论嫁要避开七夕:七月七日,迎亲嫁女避节。古代的卜筮类书籍《日书》也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一直保留着七夕文化的韩国、日本,节日的主题都是乞巧,都不是什么情人节。只有在中国没什么文化的今人才将七夕包装成情人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