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石中火,梦中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石中火,梦中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发表时间:2024-07-21 21:35:53 来源:网友投稿

比喻。

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一样地须臾即逝。作者为说明人生的虚无,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习用的比喻。

《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但是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短暂得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

《文选》潘岳《河阳县作》李善《注》引古乐府诗“凿石见火能几时”和白居易《对酒》的“石火光中寄此身”,亦谓人生如燧石之火。

《庄子·齐物论》言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

唐人李群玉《自遣》之“浮生暂寄梦中身”即表述庄子之意。

苏轼才华横溢,在这首词上片结句里令人惊佩地集中使用三个表示人生虚无的词语,构成博喻,而且都有出处。将古人关于人生虚无之语密集一处,说明作者对这一问题是经过长期认真思索过的。上片的议论虽然不可能具体展开,却概括集中,已达到很深的程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