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意思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21 21:41:11 来源:网友投稿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的意思是:总是怨恨人心比不了这江水,无缘无故也会平地掀起波澜。

“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

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

这是《竹枝词九首》的第七首.

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

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扩展资料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