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填空
1、背诵有助于理解与鉴赏
2、这些都是背书的好处
读书要有点背功
读书的人都有体会,无论学文科还是理科,都要有一定的“背功”。数理化的公式要背,甚至常用的平方根数立方根数也要背。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学读书时,能将圆周率小数点之后一百多位数字滚瓜烂熟地背出。学语文更要讲究“背功”,不仅诗词要背,就是散文中的名句名段也要背,有的甚至整篇都要背。由此可见读书是要有点背功的。
古人是非常重视背诵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说明背诵有助于理解与鉴赏。秦皇在焚书坑儒中烧掉了很多古籍。到汉文帝时要寻找一部《尚书》也十分困难。有人对文帝说,齐地(今山东)有个叫伏胜的老人,九十多岁了,曾做过秦代博士,还记得《尚书》的内容。汉文帝就派人到齐地,让伏胜口述,一字一句都记了下来。《尚书》二十八篇,伏胜硬是背出来的。要是伏胜年轻时不背,我们后代人怎么能看到这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呢!汉代杰出的女诗人蔡文姬,博学多才,少年时代的“背功”极好。青年时期遭战祸,被匈奴人掳去,后曹操把她shú( )回。曹操问她:“夫人家中原先藏有许多古书,还能记得内容吗?”文姬答道:“亡父赐书四千多卷,因流离失散,一无所存,如今只有四百多篇记得。”曹操很高兴,要派人协助蔡文姬记录整理,文姬说:“不必了,我自己边背边整理吧。”她便凭着“背功”,陆续将四百多篇古籍整理出来了。
青少年时期记忆力强,是“背书”的好时光。数学家苏步青,已是高龄的人,但仍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很多古诗文。他说那都是小学中学读书时背过的。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往往要引用一些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或现代文中的材料,这些材料如果背过,而且背得很熟,便可以随口说出,随手写出,无须翻查。例如电影《柳暗花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都摘引古诗词句作片名,如果你读过这些诗词而且烂熟于心,就能将原诗词说出,并且对片名及影片主题也能有较深刻的理解。这些都是背书的好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