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见其谋,出行其政,居思其道,动则有仪出自哪里
忠经
《忠经》
作者马融
序曰:《忠经》者,盖出於《孝经》也。仲尼说《孝经》而敦事君之义,则知孝者俟忠而成。是所以答君亲之恩,明臣子之行,忠不可废于国,孝不可弛于家。孝既有经忠则犹阙,故述仲尼之意,撰《忠经》焉。今皇上含庖轩之道,茂勋华之德,弼贤俾能,无远不奉。忠之与孝天下攸同。臣融岩野之臣,性则愚朴,沐浴德泽,其可默乎?作为此经,庶少裨补,诚则辞理薄陋,不足以称。为忠之所存存于劝善;劝善之大,何以加于忠孝者哉?夫定卑高以章目,引诗书以明义,皆师于古,曷敢徒然?其或异同,从忠孝之宜也。或对之以象其意,或迁之以就其类,或损之以简其文,或益之以备其事。以忠应孝亦分为十有八章。所以弘其至公,勉其诚信,本为政之大体,陈君事之要道,始于立德,终于成功,此《忠经》之义也。谨序。
天地神明章第一
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徵天休,忠之道也。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覆,莫大乎忠。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神明,而况于人乎?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身一则百禄至;家一,则六亲各;国一,则万人理。《书》云:“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圣君章第二
惟君以圣德,监于万邦。自下至上各有尊也。故王者上事于天,下事于地,中事于宗庙,以临于人。则人化之天下尽忠,以奉上也。是以兢兢戒慎,日增其明,禄贤官能,式敷大化,惠泽长久,万民咸怀。故得皇猷丕丕,行于四方,扬于后代,以保社稷,以光祖考,尽圣君之忠也。《诗》云:“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冢臣章第三
为臣事君,忠之本也,本立而化成。冢臣于君可谓一体,下行而上信,故能成其忠。夫忠者岂惟奉君忘身,徇国忘家,正色直辞,临难死节而已矣!在乎沉谋潜运,正己安人,任贤以为理,端委而自化。尊其君有天地之大,日明之明,阴阳之和,四时之信,圣德洋溢,颂声作焉。《书》云:“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百工章第四
有国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谨常,非忠之道。故君子之事上也,人则献其谋,出则行其政,居则思其道,动则有仪。秉职不回言事无惮,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上下用成故昭君德,盖百工之忠也。《诗》云:“靖共尔位,好事正直。”
守宰章第五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清则无欲平则不曲,明能正俗,三者备矣,然后可以理人。君子尽其忠能,以行其政令,而不理者,未之闻也。夫人莫不欲安,君子顺而安之,莫不欲富,君子教以富之。笃之以仁义以固其心,道之以礼乐,以和其气。宣君德以弘其大化,明国法,以至于无刑。视君之人如观乎子,则人爱之,如爱其亲,盖守宰之忠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兆人章第六
天地泰宁,君之德也,君德昭明,则阴阳风雨以和,人赖之而生也。是故只承君之法度,行孝悌于其家,服勤稼穑,以供王职,此兆人之忠也。《书》云:“一人无良,万邦以贞。”
政理章第七
夫化之以德,理之上也,则人日迁善而不知;施之以政,理之中也,则人不得不为善;惩之以刑,理之下也,则人畏而不敢为非也。刑则在省于中,政则在简而能,德则在博而久。德者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则薄;任刑,非德则残。故君子务于德,修于政,谨于刑。固其忠以明其信,行之匪懈,何不理之人乎?《诗》云:“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武备章第八
王者立武,以威四方,安万人也。淳德布洽戎夷秉命。统军之帅仁以怀之,义以厉之,礼以训之,信以行之,赏以劝之,刑以严之,行此六者,谓之有利。故得帅尽其心,竭其力,致其命,是以攻之则克,守之则固,武备之道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观风章第九
惟臣,以天子之命,出于四方,以观风。听不可以不聪,视不可以不明。聪则审于事明则辨于理,理辨则忠,事审则分。君子去其私正其色,不害理以伤物,不惮势以举任。惟善是与惟恶是除。以之而陟则有成,以之而克则无怨,夫如是,则天下敬职,万邦以宁。《诗》云:“载驰载驱,周爰谘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