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东亚文化圈的内容贡献

东亚文化圈的内容贡献

发表时间:2024-07-22 03:42:5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华文化的发生期,大体是在与东亚文明区以外诸文化相隔离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其文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中华文化的发展水平在相当久远的历史时期领先于东亚诸国,产生出巨大的文化辐射力。中华疆域相对封闭的格局为中华文化提供了独立发生、发展的地理前提。这使中华文化较完整地保留民族传统,前后递进,绵延不绝,也使中国人染上了“自我中心主义”的痼疾。近代以后中国人逐渐走出闭塞状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华文化的思想基础和核心是中国哲学。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名、阴阳、纵横百家争鸣。秦代尚法家又盛行神仙之术。汉初道学盛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成为国策,后来汉武帝时儒学开始盛行,并逐渐定于一尊。六朝隋唐时道儒释并举,有时释道居先。宋以后理学对社会上层的意识形态曾长期起支配作用。理学以儒为表,释道为里,熔三者于一炉。近代以后中国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也取得了新的形式,增加了新的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学、儒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道的结合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中国古代思想家重视人的问题,认为人们之间有一种共同点,即人性,人性也就是道德性。老子认为人要返回自然,如“婴儿”一般,而孔子把人性解释为“仁”,孟子解释为“仁、义、礼、智”,荀子解释为“义”。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认为人不尚贤;而儒家强调人的终极目的或人的价值就在于道德人格的自我实践,并从个人道德扩及家庭、社会和国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