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王锡芳甘肃兰州的王锡芳

王锡芳甘肃兰州的王锡芳

发表时间:2024-07-22 06:07:16 来源:网友投稿

  26年是多长的时间?一棵幼苗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婴儿可以成长为青年。而农民王锡芳的26年,只做了一件事——为了一块承包地在到处奔波。

  村里人都知道,王锡芳是个有名的上访户。采访的那天她从屋里抱出来一大摞厚厚的判决书和申诉材料。这26年的时间,让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变得粗通法律。

  有人说王锡芳可怜,但也有人说她难缠。采访中一位审判人员就说,这是个难缠的农民,已经为了这一件事反复告状,更换案由告状。是的因为法律不允许同一案由反复起诉,所以每次王锡芳都以不同的案由起诉,民事官司解决不了,就走行政诉讼的路。但所有的案由,都是围绕着这一件事——土地。

  为了一块土地,王锡芳上访、起诉、上诉再到申诉,找过了省、市、区、乡、村所有她能找到的职能部门;穷尽了她所知道的公力救济手段。时至今日事件仍然没有结果,土地依然没有着落。这条维权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就连王锡芳的兄弟也看不下去了,劝她不要再告,但是王锡芳仍然不妥协、不放弃。

  不妥协、不认输,在很多人的眼里,王锡芳脾气太硬,就是个“秋菊”。太固执、太闹腾,有意义吗?但仔细想想,王锡芳为什么“难缠”?从花季少女到白发中年,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26年。为什么王锡芳宁愿把她人生最好的时光都用来告状?真的是因为这个农民太难缠吗?兰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光华说,一件事用了26年,收到了12份判决书都解决不了,这本身就是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失地的农民应当得到补偿。农民告政府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但是她不得不去做,因为她没有别的选择。事实上从内心来讲,王锡芳根本不愿意当这个“法院常客”。因为常年官司缠身,她走在村里,人们也总是指指点点。十分好面子的王锡芳并不想没完没了地纠缠在这场官司里。

  王锡芳的土地案,在经过26年的“长跑”之后,究竟会怎样结局,现在还不好说。不过26年时间,12次判决,未来仍然成迷的现实,对谁都不好,谁都耗不起。时间拖得越长,越是如此。这26年,参与过此案的行政、司法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王锡芳她最美好的年华都花在这里,而对于当事法院、当地政府,是不是也赔上了法律的权威、政府的威信?当法律不能定纷止争,当法律救济的成本如此之高,普通人会不会敬法而远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王锡芳的土地案,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有关承包地的案件,而成为一个“多面”标本,值得我们从行政效能、司法成本、司法效率、法律信心、司法制度等方面深深思考。

  王锡芳的土地案,应该算不上最疑难的案件。尽管村委会当初不给她划承包地已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但如何安置她今后的生活,让她能息诉罢访,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还需要政府部门和法院做更细致的工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