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遥感地质测量

遥感地质测量

发表时间:2024-07-24 04:01:29 来源:网友投稿

一、自然景埋察姿观影像特征

1∶5万遥感工作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西北邻四川,东接贵州,总面积约25000km2。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为山区高原地貌,其间有部分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金沙江为区内一级河流,纵贯全区,牛栏江、洒渔河、洛泽河等二、三级水系为本区主要支流。区内主要山系为五莲峰与乌蒙山。

卫星遥感图像(图1-11)中的滇东北地区,地貌显示出不同的影像特点。受断层、褶皱控制,中高山系多呈NE向延展,构成色彩不同、明暗相间的条带状影像;低山丘陵区多为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与碳酸盐岩,形成密集均匀图案的影像格局。昭通、会泽、威宁等山间盆地呈现出浅蓝色平坦影像特征。

西部金沙江流域地形陡峻,沟谷切割强烈,两岸显示浅蓝色河谷平地,牛栏江、洒渔河及洛泽河等江河切割地形深度较大,旁侧次级水系密集,影像醒目弯绝,区内水库等湿地数量大,在遥感影像中构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深蓝色斑块。

滇东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十分发育,垂直分带特征明显,在ETM7、4、2合成图像中显示为密度不同的绿色(ETM4、5、3组合显示为暗红色)。中高山区密度大的森林,基本沿等高线分界,为亮绿色,低山丘陵区多为不均匀绿色分布,色调偏暗。

植被覆盖率结果显示,植被总覆盖面积为274%,植被密度较大地区对于地质解译造成一定影响。在图1-11中,绿色区域为植被覆盖区。

图1-11 滇东北地区ETM7、4、2合成遥感影像

二、地质影像特征

(一)岩石地层影像

本次遥感工作的滇东北地区属地台区,广泛分布有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以及新生界的地层,沉积总厚度可达万米以上。本区岩石地层组合相对简单、变质程度较低,除上二叠统早期玄武岩大量喷发外,岩浆岩不发育。

遥感岩石地没毕层单元的解译除了受植被覆盖程度限制外,同时也受解译图像的分辨率及比例尺制约。另外研究所采用遥感数据的波谱谱段对目标岩石地层的探测能力对可解译程度也有一定影响。本次所使用的ETM数据与QB数据图像应用效果有所差异。

1滇东北地区1∶5万—1∶25万ETM图像中岩石地层影像

区域性岩石地层解译主要在ETM7、4、2合成图像上完成,滇东北地区岩石地层解译可分为几个大的岩类,它们或为单一岩类,或由岩性组合单元构成,各大类影像差异明显,各岩类解译标志见图1-12。

(1)现代洪、冲积沉积物(a)

主要为新生界湖盆沉积,区内有昭通盆地、会泽盆地和宣威盆地,由砾石、砂粘土组成。沿金沙江两岸有少量洪、冲积沉积物,分布局限。

现代洪、冲积沉积物的影像特点是:影像显示平滑,纹理不发育,呈淡紫—浅蓝色彩,可解译程度高。

(2)二叠系火山岩类(b、c)

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在区内广泛分布,所占面积最大,以块状熔岩为主,火山碎屑岩较少。发育柱状节理和红色凝灰岩氧化“红顶”。

在图像中玄武岩类纹形、色调比较特征,可以比较准确圈定,但熔岩与凝灰岩不易区分。玄武岩类在图幅南、北影像特征有所差异,北部玄武岩影像显示褐红色或间果绿色,地貌多为台形山,相对平坦。玄武岩地区沟系发育,均匀密集,呈现碎斑状格局,且NW向节理的影纹特征明显;南部玄武岩分布区富水,则植被发育,图像上呈绿色间暗褐色。

(3)碎屑岩类(d、e)

碎屑岩包括了不同时代的粗—细碎屑岩、泥质岩、页岩等,该岩类成分复杂,影像表现形式多变,界线圈定比较困难。典型砂砾岩、砂岩特征影像为树枝状水系格局,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显示棱角状山脊和V形谷特征;而细砂岩、泥岩、页岩显示清楚或隐约的层结构影像,以平行状、断续的纹带为识别标志。

(4)碳酸盐岩类(f、g)

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在滇东北、黔西南地区出露比较广泛,是铅锌矿赋矿重要岩石类型。

碳酸盐矿物包括方解石、白云石,在ETM7具有较强的吸收特征,可以依据光谱特性圈定出大类,但是进一步细分比较困难。

大面积碳酸盐岩表现出较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易于识别。影像表现为粉红色、褐红色“花生壳状”纹形,并以此为主要的解译标志;对于夹持于紧密褶皱带中,呈条带状、零星状出露的碳酸盐岩影像不特征,纹形受构造干扰而多变,通常显示紫褐色及较浅的色调标志。

图1-12 滇东北地区(1∶5万-1∶25万)特征岩石地层影像(ETM7、4、2合成)

(5)变质岩类(e)

出现在图幅西南角,小江断裂旁侧。由古元古界板岩、千枚岩及云母石英片岩等区域浅变质岩系组成。

变质岩类的基本特征为,纹形粗大、色调普遍较浅,且不均匀,岩性单元边界模糊,解译程度属中等。

(二)构造形迹特征影像

本次解译出的遥感构造形迹包括断裂-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和褶皱构造,这些遥感构造形迹构成了滇东北地区基本构造格局。根据1∶5万ETM7、4、2合成图像解译结果,认为所确定的遥感构造,尤其是断裂-线性构造,与已知断裂重现性较好,并且增加了大量的断裂-线性构造信息,可解译程度较高。

1断裂构造形迹

作为滇东北地区重要的遥感构造形式———断裂构造形迹十分发育,各个方向均见及。根据发育程度,可归并为SN向、NE向、NEE向及NW向四个方向组,其影像特征及构造性质不同,典型构造形迹见图1-13。

(1)SN向断裂构造形迹(a、b)

滇东北地区SN向断裂构造形迹十分醒目,其影像特征显示为两类性质不同的断裂形迹,影像标志为:

1)区西侧沿金沙江展布的小江断裂(a):该断裂影像略呈波状弧线形延伸,断裂形迹平滑,形成一条宽达数百米的断裂带。金沙江局部及小江沿袭、追踪断裂带展布,现今断裂的影像显露出压扭性质。

2)与小江断裂大致平行、宽度数千米、延伸数十千米的挤压褶皱断裂带(b):该类构造带内以古生界为主的地层呈狭长条带状与断裂平行展布,断裂多沿岩层差异界面分布,遥感构造标志显示清楚。这类构造带展布特点是:由南向北延展遇到NE向构造带时,被改造、归并,反映晚近期构造活动不甚强烈的影像特点。

(2)NE向构造形迹(c)

NE向断裂是本地区十分重要的控矿构造,遥感影像中可以看到多条规模巨大、波状展布的褶皱断裂带斜贯全区。地层与断裂组合形式与SN向褶皱断裂带类似,但断裂形迹更为清楚。受构造带控制,NE向展布的山脉占据着遥感图像显著的位置。

(3)NEE向构造形迹(d)

NEE向构造带仅在南部地区出现,亦为褶皱断裂带形式,表现出平直影像特征,东西延展截止于NE向构造带。

(4)NW向构造形迹(e、f)

滇东北地区的NW向遥感解译显示为两类不同特征的构造影像。

1)NW向同生断裂(e):主要出现在图幅东部的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延伸进入云南省后,受NE向构造带干扰而强度迅速减弱。其影像特点是:构造呈带状展布,断裂两盘遥感纹形、色调、水系冲沟发育不同,为一影像界面,反映了控制沉积环境的构造特征。

2)NW向区域构造裂隙、节理群(f):以往构造解译中,往往对这类构造裂隙重视的不够,而这些区域性小断裂、节理密集带往往指示大型断裂的存在,而且与裂隙矿化密切相关。

图1-13 滇东北地区典型遥感断裂影像

遥感解译发现,这类构造在滇东北地区全区均有分布,规模与强度较弱,以小断裂和大型节理群带为主,数量十分巨大,穿透性强、方向稳定,而且有相对集中成带的特点。在ETM影像中往往以定向冲沟或细小色调纹带形式出现。

2褶皱构造形迹

滇东北地区褶皱变形以NE、NEE向为主,SN向、NW向次之。以NE向为主的褶皱构造具有比较紧密的特征,构成比较典型的隔档式褶皱组合。在区域遥感图像上,完整的褶皱形态在遥感图像中比较少见,而褶皱的转折端则相对易识别,由于图像中岩层产状难以判别,背斜、向斜的确定主要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主要解译确定了宽缓褶皱、紧密褶皱等类型,解译标志如下:

图1-14(a、b)为滇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宽缓型褶皱的影像,基本特征是:影纹色调对称状分布,转折端在图像上表现为地形及色调上的条带状影像呈半圈闭的椭圆形对称图形,水系自由弯曲。

图1-14(c、d)为NE向褶皱断裂带中两个比较典型的紧密背斜核部的影像,褶皱呈条状,转折端的微地貌或次级沟系形成同步弯曲状。在强烈挤压状态下,背斜两翼多发育走向断层,因此对称性较差。

图1-14 滇东北地区褶皱构造形迹特征影像

3环形影像构造

多数情况下环形影像的成因与地质构造有关,可以有不同的影像表现形式,或由弧形、环形山脊水系构成,或为特殊纹形图案构成,以及由异常色调环斑构成等,反映的成因特点也不尽相同。根据ETM7、4、2图像,滇东北地区遥感环形影像构造解译数量比较多,其规模大小、形态及组合关系多样。其地质解释除与地质资料对比分析获得外,环形影像构造的几何形态以及相同岩性中的色调异常往往与成因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本地区环形影像构造地质成因解释主要有下列六种类型(图1-15)。

(1)火山机构(a)

滇东北地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沿小江断裂两侧分布,火山喷发活动受小江断裂的控制,火山集块岩也分布于断裂附近,向东部逐渐减弱。遥感影像中火山岩出露区的环形影像构造比较发育,马树地区环形影像较典型(H63、H64),环形影像显示盆状洼地和放射状纹形,其内、外特征差异明显。

图1-15 滇东北地区环形影像构造特征影像

(2)穹隆构造(b)

沿巧家-连峰褶皱断裂带东侧的金沙江沿线,发育一系列由震旦系灯影灰岩为基底的穹隆,遥感影像显示为长轴NW或等轴状的环形影像构造,以金沙厂环形(H1)为特征。核部碳酸盐岩为极浅色调、块状图案,周边下古生界地层环绕,形成多层状格局。

(3)坳陷盆地(c)

在古生界—中生界为主的地层中见此类环形影像构造(H4、H49),参照地质资料分析,为局部沉积坳陷盆地,老地层环绕中生界地层分布。地貌显示弧形山脊环绕构成的洼地状环形影像特点。

(4)浅色蚀变环形(d)

区内解译有多个以色调表现为主的环状体,尤其在碳酸盐岩发育的地区,这类环形体内显示较亮的浅色调,与环形体外有显著差别。蚀变环形影像的边界多数较模糊,常出现在环形穹隆中,以及两组或多组断裂构造交汇区。区域性展布多集中在NW向(H24)构造带。这一类遥感环形构造有的与泥化蚀变遥感异常相重合。

(5)溶塌构造(e)

溶塌构造是指碳酸盐岩地区由溶蚀塌陷造成的不规则环形影像构造,以贵州威宁鱼塘环形影像构造为典型(H43)。环形体内部的下石炭统大塘组灰岩塌陷、碎裂,岩石裂隙富水,使图像显示较暗的色调。

(6)新凹陷(f)

新生代湖盆凹陷形成的环形影像构造,如昭通盆地、鲁甸盆地,长轴呈NE方向串珠状展布,由弧形山体环绕构成,内为浅色平原区。新凹陷属于NW—SE方向拉分盆地。

地质遥感特点?

(一)在RGMap系统中使用多波段的方法

①如果RGMap系统已经打开当前的卫星图像,将其关闭腔芹。

②在MapGIS的图像分析模块中使用图像设色功能设置的红、绿、蓝颜色值在假彩色合成时对应的波段。关闭图像。

③在RGMap系统打开卫星图像并刷新,所显示的就为新设的波段组合的假彩色图像(图6-18)。

图6-18 测区十字铺一带的781波段(左)和531波段(右)假彩色图像

(二)测区的遥感图像地质解译

测区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植被发育,基岩出露较差,部分地区林木丛生,解译效果较差,解译程度总体属中等。本次工作采用目视法,遵循从“面→线→点”到“点→线→面”,即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到宏观的解译方法,循序渐进,反复进行,最终达到详细解译的目的(图6-19)。

图6-19 测区卫片影像解译地质示意图

1直接判定法

根据遥感图像上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标志如色调、形状、阴影、纹理结构、大小、位置、相关布局等解译标志直接撮岩石地层、岩体、构造、地质要素和地质现象信息。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圈定地质体的边界,效果较明显。

2对比分析法

借助于不同时伍羡毕相、不同波段、地面资料进行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确定地质体类型、边界。本次工作共有1、2、3、4、5、7、8共七个波段的数据参与解译,在MapGIS平台下可以单个波段用灰度显示或任选三个波段进行假彩色显示,工作中使用较多的为R=7,G=8,B=1合成彩色。

3逻辑分析法

运用地学规律的相关分析和实际经验,进行逻辑判断。例如根据水系的分布格局来判断岩性和地貌类型;根据植派罩被的类型来推断土壤类型。逻辑分析大大开拓了遥感图像所能发挥的作用。

4追索法

根据地层、岩体、地质构造的展布或延伸规律在图像上显示出的不甚清晰的形迹,进行跟踪追索,圈定或勾画地质界线。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圈定地质体边界、褶皱转折端和大型断裂。

5类比法

此种方法以已知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影像特征为参照,推断相邻地区具有相似影像特征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属性;或通过不同地学资料的对比,确定具有某种遥感隐蔽信息特征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的属性。

遥感地质的研究内容

地质遥感又称遥感地质,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察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由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地质遥感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地面及航空遥感试验,百度下发挥适用于地质找矿、地质环境的遥感系统,进行图像、数字数据的处理和地质判释。地质遥感需要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电磁辐射理论、现代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数学地质的理论与方法,是促进地质工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技术领域。

地质遥感信息传输闭卜缓一般有直接回收和无线电传输两种方式。直接回收是将遥感信息资料直接用飞机、气球、宇宙飞船、探测火箭等带回来,该方式便捷、保密性强,属于非实时传输方式。无线电传输是将遥感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无线电载频传输给接收站,人造卫星多用此种传输方式,该方式可以实时传输,也可以非实时传输,但不容易保密,而且因受到无线电频宽度的限制,会影响到信息容量。

蓝海大脑通过多年的努力,攻克了各项性能轿模指标、外观结构设计和产业化生产等关键技术问题,成功研制出蓝海大脑水冷工作站、液冷服务器、大数据一体机、图数据一体机等。该产品集软硬件于一体,内置10TB存储空间,体积小、方便携带;支持多台同款设备快速组网,组网后可达到高性能集群式影像处理能力。支持各大国内外主流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支持常规数码相机、其他框幅式相机等航空遥感数据。可实现大规模遥感影像从影像自动匹配、区域网平差、DEM和DOM生产到影像镶嵌分幅的高效、快速、自动化处理。应用领先的科学工作流与调度技术,生产过程覆盖数据处理、管理、调度、监控、质检等过程,形成一整套高效业务处理流程。具有超强影像处理能力,每天(24小时)可处理多达500景对(全色和多光谱)高分一号影像数据。广泛适用于基础测绘、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领域,适合常弊核规模式下测绘产品生产和应急模式下快速影像图生成。

遥感测绘主要有如下特点:

- 感测范围大:综合宏观

- 信息量大,手段多、技术先进

- 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动态监测

- 用途广、效益高

遥感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矿产、水文、气象、地理、测绘、海洋研究、军事侦察及环境监测等领域。遥感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型号 蓝海大脑液冷服务器

英特尔

处理器 Intel Xeon Gold 6240R 24C/48T,24GHz,3575MB,DDR4 2933,Turbo,HT,165W1TB

Intel Xeon Gold 6258R 28C/56T,27GHz,3855MB,DDR4 2933,Turbo,HT,205W1TB

Intel Xeon W-3265 24C/48T 27GHz 33MB 205W DDR4 2933 1TB

Intel Xeon Platinum 8280 28C/56T 27GHz 385MB,DDR4 2933,Turbo,HT 205W 1TB

Intel Xeon Platinum 9242 48C/96T 38GHz 715MB L2,DDR4 3200,HT 350W 1TB

Intel Xeon Platinum 9282 56C/112T 38GHz 715MB L2,DDR4 3200,HT 400W 1TB

AMD

处理器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3945WX 40GHz/12核/64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3955WX 39GHz/16核/64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3975WX 35GHz/32核/128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3995WX 27GHz/64核/256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5945WX 41G 12核/64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5955WX 40G 16核/64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5965WX 38G 24核/128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5975WX 36G 32核/128M/3200/280W

AMD锐龙Threadripper Pro 5995WX 27G 64核/256M/3200/280W

显卡 NVIDIA A100×4, NVIDIA GV100×4

NVIDIA RTX 3090×4, NVIDIA RTX 3090TI×4,

NVIDIA RTX 8000×4, NVIDIA RTX A6000×4,

NVIDIA Quadro P2000×4,NVIDIA Quadro P2200×4

硬盘 NVMe2 SSD: 512GB,1TB; M2 PCIe - Solid State Drive (SSD),

SATA SSD: 1024TB, 2048TB, 5120TB

SAS:10000rpm15000rpm,600GB,12TGB,18TB

HDD : 1TB,2TB,4TB,6TB,10TB

外形规格 立式机箱

210尺寸mm(高深宽) : 726 x 616 x 266

210A尺寸mm(高深宽) : 666 x 626 x 290

210B尺寸mm(高深宽) : 697 x 692 x 306

声卡:71通道田声卡

机柜安装 : 前置机柜面板或倒轨(可选)

电源 功率 : 1300W×2; 2000W×1

软件环境 可预装 CUDA、Driver、Cudnn、NCCL、TensorRT、Python、Opencv 等底层加速库、选装 Tensorflow、Caffe、Pytorch、MXnet 等深度学习框架。

前置接口 USB32 GEN2 Type-C×4

指承灯电和硬盘LED

灵动扩展区 : 29合1读卡器,eSATA,1394,PCIe接口(可选)

读卡器 : 9合1SD读卡器(可选)

模拟音频 : 立体声、麦克风

后置接口 PS2接口 : 可选

串行接口 : 可选

USB32 GEN2 Type-C×2

网络接口 : 双万兆 (RJ45)

IEEE 1394 : 扩展卡口

模拟音频 : 集成声卡 3口

连接线 专用屏蔽电缆(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

资料袋 使用手册、光盘1张、机械键盘、鼠标、装箱单、产品合格证等{变量12}

遥感技术所取得的地面图像和数据及相应的数据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地质学的应用 。又称地质遥感。

遥感地质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的电磁波谱特征。

②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在遥感图像上的判别特征。

③地质遥感图像的光学及电子光学处理和图像及有关数据的数字处理和分析。

④遥感技术在地质制图、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及环境、工程、灾害地质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图像相当于一定比例尺缩小了的地面立体模型。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各种地物(包括地质体)的特征及其空间组合关系。遥感图像的地质悄哪解译包括对经过图像处理后的图像的地质解释,是指应用遥感原理、地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以目视方法揭示遥感图像中的地质信息。遥感图像地质解译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岩性和地层解译。解译的标本有色调、地貌、水系、植被与土地利用特点等。

②构造解译。在遥感图像上识别、勾绘和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形迹的形态、产状、分布规律、组合关系及其成因联系等。

③矿产解译和成矿远景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解译工作。在大比例尺图像上有时可以直接判族运迟别原生矿体露头、铁帽和采矿遗迹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多波段遥感图像(尤其是红外航空遥感图像)解译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层、构造以及围岩蚀变带等地质体。除目视解译外,还经常运用图像处理兆李技术提取矿产信息。成矿远景分析工作是以成矿理论为指导,在矿产解译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矿产解译成果与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查资料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圈定成矿远景区,提出预测区和勘探靶区。利用遥感图像解译矿产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手段。

以上就是关于遥感地质测量全部的内容,包括:遥感地质测量、遥感图像地质解译方法、地质遥感特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