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和国家科研院校哪个好
想问国内读名校MBA好,还是国外读MBA好?
首先MBA是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英文缩写。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重视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等,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
研究生和MBA的区别:
第一试题难度不同。一般来说普通研究生参加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英语、数学的难度要高于MBA,但由于近年来国内MBA报考人数直线上升,竞争也相应越来越激烈。
第二报考条件不一样。普通研究生只要符合国家统一的报考规定即可,也就是说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均可报考。报考MBA必须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第三培养方式不同,普通研究生一般为国家培养,每个月有200元以上的补助,也有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的学生。MBA一律为自筹经费或单位委培。
第四考试科目不一样。MBA入学考试要参加全国联考,联考科目为政治、英语、综合能力。普通研究生有专业课的考试。
第五培养目标不同。MBA培养目标是优秀的企业家和实践工作人员,是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复合型人才。所以MBA课程注重实用性。普通研究生因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不同。
第六侧重于实际培养。MBA这种工商管理学硕士,它主张的是实际能力的培养,在上课的过程中,更加愿意注重一些商业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所以一般读过这种课程的人能够更快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运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一般的硕士研究生更注重的是理论的学习,在毕业的时候出几篇实际的毕业论文是很多学校都看重的。
第七分类更加广泛。相比于其他专业专注于某个领域的研究生培养,MBA的专业包含着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运营管理等诸多的课程,所以培养的人才更加广泛。你可以在学习MBA基础课程的同时学习一下别的其他的课程。主要是和你个人的兴趣和职业对接的。所以MBA的工商管理硕士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都更加广泛。
找工作,研究所技术还是外企的技术支持
本人非技术人才,却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和你相似,他是食品工程博士,比你学历高些,他博士是在日本获得的,现在这个年头,海外的学习背景和工作背景是寻找好工作的重要砝码。
他本来可以进很多大学的,可以随便到某个城市落户,国家对此有鼓励政策,可以在三年或五年内分期支付安家费,一般都在五六万块钱。最终他选择进了一家外企,月薪近2万,这比他在大学一个月4千来块强多了。遗憾的是这家外企工厂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没有研发中心,时间久了,谁能受得了?最终他辞职了。
鉴于朋友的这段经历,给你几点建议:
1、研究所和外企完全两个概念,如同大学与企业一样。你要认清自己最想要什么,这是你心中的目标,是靠技术起家,进而做高层管理,还是只想做自己喜欢的研究,没有科研项目,没有专业的实验中心,你是不是也会很难受?
2、无论选择哪个环境,你要了解你的资源是什么,这些资源是否能很好满足你达成目标。
3、外企里的确能学习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但当你了解完这些之后,你又很想创新点什么,条件允许的话,你就可以将所学的所发明的东西运用在企业技术创新里。
4、人际交往并非只有在企业里才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都可以。
5、核心的、政策导向型的技术只有在科研所才能接触到,不想放弃就决不要放弃,这是你最核心的竞争力。
6、既然你不太在乎钱,那外企薪水高就不是你选择的诱因,如果也很有发展,你当然可以考虑一下。
个人认为你选择科研所干上五年以上,积累广泛的人脉和技术经验后,你想到企业发展会轻车熟路,兴许哪家企业还搞产学联合,聘请几个技术专家也不是虚幻之说,所以建议你先去科研所吧。
博士毕业,是去事业单位(非高校)好,还是外企好。哪个更有利于移民。
前段时间看了篇文章(快乐科研),比较了外企、国企、高校及研究院所的优缺点,个人觉得对于帮助大家做选择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到底怎样选择还是得靠自己,只有确切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才好做决定,别人是帮不了你的。那篇文章的大概内容如下: 1,外企
做个3~5年后,有些痛苦,除了拿个工资。什么都没有如果5年内没有机会做到主管和经理,以后的路不太好走。
10年中按照2/8原则,至少有2年处于失业风险中。
你不是海龟所以一旦失业或者调整,再找一份超过intel薪水的工作难度太大。 这也是最近很多外企人员患有轻度自毙症的原因。
在中国的外企,超过35岁,情况很不妙,因为劳动力廉价。 不要用欧美的标准来衡量,一个美国人可以养活一家人,可以企业做技术30年,这个在中国不现实的。
关键一点在外企除了看似比较高的表面工资外,什么都没有。 随着年龄的增加,家庭稳定尤为重要。
外企个人价格很低,而且社会地位很低,人情办事情很麻烦。 2,高校或者研究所
在研究所初期的5年基本上是奉献了
当你有了博士学历,评上副研,正研之后,有了自己项目,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特别的如果老板人不错,院士或者牛人之类,你就安心的做他的弟子吧。绝对不吃亏。
长江后浪推前浪,时机成熟,他会给你机会的
你在研究所做,以后的路子越走越宽,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旱涝保收。 唯一的缺陷是自己在获得高级职称的过程中,来钱比较慢而以
从技术层面上讲,外企转去科研单位,不太现实。 而高校科研,转到外企,太容易了。
3,具体例子
和我一起的研究生的后路
外企派:东家到西家,西家到东家。 月薪超过1万5,基本上到头了。滥在那里。继续受着卸磨杀驴的煎熬。
科研派:几个已经副研了。老板是院士
他就等着老板退休了。现在是XX卫星电子系统主管设计师。
还有几个去了欧洲合作培养,做什么探测器研究,回来以后,位子是有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