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联考地理试题解读
1.知识点分布:
2.辽宁地理试卷评析本次测试为辽宁省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地理试卷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对接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时代特征鲜明的真实情境,考核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彰显育人价值。试卷结构合理,难度适宜一、重视素养考查、实现进中求稳试卷结合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和辽宁省考生特点,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方面,延续了近年来全国卷的命题特点,进中求稳。试卷知识结构合理,自然地理52分,人文地理48分。涉及地球运动、大气、水、内外力作用、城镇化、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工业区位、农业区位、生态环境问题等知识,覆盖比较全面,实现了新课标、旧教材必备知识的完美结合。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图文分析过程,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设计有高度难度适中,科学地表达了高考评价体系的精髓,且符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在稳与进的权衡中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和平衡点。试题强调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第1、12、15、19题强调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在区域认知中隐含着综合思维的考查。第2、5题考查的解释、评价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则是思维的延续,设计的恰到好处。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充分体现。第7关于黄土塬的变化塬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体现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第10题关于岸上电力提供能源的主要目的,体现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方式、强度差异。第17题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试卷问题的设计有梯度、有深度,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组织语言作答,通过表达的条理和层次,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二、落实考查要求、突出学科特色试卷准确把握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标准,对学生地理学科认知水平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水平进行科学测评。试卷选择体现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素材构建问题情境,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在试题和情境创设、设问等环节做到自然、贴切,突出地理学科的独特思维、分析方法,实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优化组合。试题注重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题目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快速、准确地从试题材料中将关键地理信息提取出来,提炼、整合后建立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理解地理事物特征、过程与联系。信息呈现包括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文字信息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的基础材料,还包含考查意图、内容和方法。试卷第5、6题弱筋小麦的材料,引导信息表达清晰,言简意赅。第13、14题材料中关于侧碛垄的说明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描述,通俗易懂,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术语言。第17题关于农村合作社苎麻生产的描述内容详尽、语言质朴,将考查内容与五育结合,实现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查。图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试卷中七组图共19幅小图,涉及等高线图、等压线图、地理坐标统计图、地理结构统计图、原理示意图等,形式多样、图像清晰,承载地理信息量较大,很好的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全面解读,从而获得深入分析路径的能力。第18题通过海平面气压场分布图反映实际天气过程,贴近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探索原理。在图像的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图例、注记准确规范,设计美观,提升试卷美感,增加亲切感。试题通过图文资料和题干设问,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能力认识和说明问题,包括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和能力进行做答,地理思维链条完整,学科特色浓郁。三、体现区分功能、引领一线教学试题总体难度适中,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试卷区分度比较明显。试卷围绕地理环境的特点与性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多视角、多维度地考查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如第17题(3)和19题(3)要求学生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正确运用地理观念,探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第17题(1)、(2),第18题(2)、(3),第19题(2)要求学生能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术语进行比较、判断、分析、阐述地理基本原理、过程和规律。第18题(1)和第19题(1)要求学生能用地理术语对地理事物概念、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尤其强调对地理事物时间、空间变化特点或规律的描述能力。第11题、12题的时间轴线,第13题、14题的南北坡空间差异等则提供丰富的带有探究意图的实践案例,考查学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并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及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2022年八省联考地理为什么有两套卷子
防治抄袭。
AB卷一般用于双人单桌考试,为了防止同桌间抄袭,就会出两份不一样的试卷,但难度相同。其实两份试卷的差别不是很大,同样的类型,同样的难易程度,同样的分数和题量,只是算答案会有轻微差别而已。从常理来说A卷就是普通试卷,比如高考,基本上试卷类型都是a,但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地震,导致在统一时间内,无法使用A卷参加考试,。或者A卷发生泄漏题目等情况,就必须启用B卷
2019年山东高考地理考试试卷难度说明解读与分析
山东高考地理考试试卷难度说明解读与分析
大学高考讯近日,山东省招考院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山东高考将继续采用“3+X”的模式。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山东省普通高考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将使用全国卷,山东自行命制语文、数学科目的试题。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10位名师对各科考试大纲进行了权威解读。
地理:全国卷资料载体更复杂,注重内在逻辑和知识迁移
解读人:山师附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张维英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为: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备考建议熟悉考纲,回扣教材,构建知识网络。考生应根据考纲要求,回扣教材,全面梳理高考考查内容,明晰学科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或者思维导图。例如在复习“地壳运动”时,可以从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形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与人类活动等方面展开,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有机结合起来。
立足专题突破主干,培养地理思维。在考查的知识面上,高考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但主干知识却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且常考常新。对于主干知识,可以以专题为载体,在明晰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专题内逻辑性强、原理性突出的知识。通过设置疑问——引发思考——过关训练——反复锤炼的方式,理清思路,明晰逻辑关系,真正参透、领悟地理知识的涵义及地理原理的本质,从而实现突破。
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注重知识迁移。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地理主干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中最常见的素材。面对此类问题,应注意关注热点背后的常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注重审题规范答题,提高应试能力。考生的考试成绩一方面取决于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应试能力的高低。特别是近几年得分率比较低的主观题,能否准确地理解出题意图,能否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进行表达,已经成为考生能否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鉴于此考生应针对性地进行应试训练,应特别注重审题的全面与严谨,答题的规范与准确。
尽管全国卷与山东卷的命题依据皆为课程标准,但全国卷中的资料载体更复杂、新颖,文字的阅读量更大,对学生的阅读和审题能力的要求更高。从主观题的参考答案来看,全国卷更加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知识的迁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