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的风格特点
通俗唱法的风格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语言以质朴为本,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演唱者的普及程度亦十分高,大多并未接受过声乐训练,嗓音条件一般,但演唱通俗歌曲时,仍颇具艺术感染力。
通俗唱法是什么意思
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开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后来称通俗唱法。
1、通俗唱法其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
2、通俗唱法以青年为中心,可以说是:写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听,古己有之的那种通俗唱法,并非目前所指的典型意义的通俗唱法,现代通俗唱法,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风格样式国标化,二是它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结合。
通俗和流行唱法的区别
通俗唱法又叫做流行唱法。在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通俗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而且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
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歌词通俗易懂。即使是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而歌词本身也要尽量做到口语化。近几年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出现过,给通俗歌曲的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
通俗唱法要求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因此通俗唱法的声间运用大都接近自然形态,也就是一种质朴的本色的声音。即使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许多种声乐艺术的发声方法,并且自身也在变幻和升华,但是其基本特征仍是质朴的。
韵味独特也是通俗唱法重要的艺术特征。这种韵味可以是歌曲演唱风格质朴率直的体现;也可以是歌唱者独特的声音技巧,包括唱歌时的控制与放开、强烈的声音与轻柔的声音对比以及气声、哑声、嘶裂声和喊唱声的灵活运用。
并且通俗唱法在表演中,往往借助于夸张性的表演和电声乐器的伴奏。这种表演所造成的氛围,已经不仅仅是歌唱者自己投入,对周围的观众具有极强的煽动性。
通俗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强调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时有意借助电声的音响制造气氛,所以很注意话筒的使用方法和电声效果。例如蔡国庆、周杰伦就是通俗唱法。流行唱法的风格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演唱风格追求自然、随意,强调用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歌唱,从而体现声音的个性化与特色,感情自然流露,表演有很强的即兴性和煽动性,主要利用话筒等音响设备扩大制造声音效果,并且经常借助舞蹈、和声、电子乐队伴奏和一些高科技手段渲染舞台气氛。是一门集音乐、形体、舞蹈、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通俗音乐唱法的特色是如何的?
民族美声,通俗是我们对声乐最常见的分类方式,而这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他们之间的不同,更多的来自于音乐的起源。
一、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由来是传统民间歌曲,演唱方式上也是由此发展而来。在现代民歌诞生前的年代,传统民间歌曲更多的是“山歌”,而山歌最重要的就是要传得远。
所以我们听到的民歌一般会很尖亮,在声音比例中,高频多,低频少,头声多,胸声少,因为这样的声音会传得最远。另外民歌的另外一类来源是戏曲,由于戏曲也需要露天表演且没有话筒,在音色层面和山歌需求相近,整体看胸声成分会略多些,但差异并不大。
这两种演唱方式共同决定了在民歌演唱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稳定是第一要务,核心是声音位置的稳定,与此同时和传得远的特性共同塑造了民歌演唱中高音区为主,喉位更高,以假声和混声为主的特点,而胸声成分多的歌曲并不是很多。
在本世纪以来,民族唱法进一步借鉴了美声唱法的一些成分,逐渐成型,我们最终得到的民族声音状态是,高音多,高位置多,混声形态为主,音域宽广,咬字字正腔圆,高喉位。
二、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从宗教音乐中脱离出来的,而这种音乐的形态主要是室内无话筒的演唱方式。
在美声演唱的过程中,虽然要求声音传播的距离比民族唱法少些,但想要场内的观众都听到饱满的音色,仍旧有自己的需求。
在这种情景下,共鸣和音量就成了美声唱法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在美声唱法的演唱中,胸声,低位置共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样的声音音量会很大,而且会有一个共鸣饱满穿透力更强的音色,低喉位拥有足够的喉咽腔共鸣是保证胸声足的关键因素。因此美声唱法需要更低的喉位。
另外和民族唱法的道理一致,由于在那个时代没有修音技术,稳定性也是第一要素,导致的结果就是在演唱中,声音位置需要非常稳定,且共鸣饱满,亮度高。
美声唱法中虽然也有以“半声”为代表的柔的声音,但仍旧以强声系统为主。而由于要保证更好的共鸣与音色,相较于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音域上要狭窄一些,有句说法highC是美声男高音的试金石,但其实对于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来说C5并不算特别高的音。
另外由于美声唱法是由宗教音乐发展而来,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在站姿上会要求比较严格标准。
三、通俗唱法(流行唱法)流行乐来源于黑人音乐,是普通大众经常演唱的音乐形式。
在流行唱法的演唱中,由于对麦克风的依赖度高,所以在演唱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活性,声音位置变化更多,音色上的形态也会更多,但与此同时声音的稳定性也要比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弱一些。
另外由于流行唱法更多的是麦克风的艺术,所以相对对共鸣的要求没有那么高,更多的倾向在语气的表达上,节奏的变化上,是更贴近于生活的一种表达方式。音色上不需要那么纯净,反倒是有气感或是有颗粒感的音色更容易入麦,也更容易表达情绪。
另外由于流行歌曲更适合平时民众演唱,所以整体看来流行音乐的时长也较短,旋律上也相对简单,咬字上也更加口语化,希望能给人带来亲近感,唇齿音更重。另外在站姿上更随意,更放松,身体可以根据节拍运动,唱到一些高音时,也可以弯腰辅助发力。
民族美声,通俗唱法之间的区别就和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其实在三种演唱方式的演变过程中有很多交合的点。比如在美声唱法中,很大程度上和中文咬字并不是很搭,这个时候就要借鉴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技术。而在流行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发展史里,美声唱法都是具有标志性的因素。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