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打击乐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乐器方面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行为习惯。打击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以及用琴杆击弦发声的弦乐器。
浅谈小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凡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都可以叫打击乐器。而小打击乐器就有三角铁、双响筒、铃鼓、木鱼、响板、梆子,等等。打击乐器是一个庞大的乐器家族,在音乐作品中都有特别重要的表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小打击乐器所做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训练节奏感的最好工具。在三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我运用小打击乐器排练了好多的歌曲或乐曲,在培养学生音乐感、节奏感中,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在歌曲《天路》中,切分音的节奏不好掌握,特别是连续的切分音,我就准备用铃鼓来完成这个内容。【铃鼓是用木质或金属材料做成圆状,一面蒙皮,在圆状的柜上开有小孔,装上小铜片。铃鼓的音色轻快明亮,穿透力很强,可以演奏表示许多复杂节奏及表演花样】。它也有很多的技巧,如摇、搓、抖。铃的声音要统一,这个统一就不好练习。要求声音要整齐,练得不好就是发散的声音。在切分音的中间音,要求发出长音,这样就要求铃鼓的抖音要均匀。在一个班级中,有节奏感不好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敲三角铁,一拍一下。【三角铁是用一根金属圆棍(实心),弯曲成等边三角形,留出一个角的接口处不闭合。演奏时用一根细带将三角铁提起,另一只手用一根金属细棍敲击,奏出清亮的金属声】。三角铁在乐队中作为色彩乐器使用,为乐队增加兴奋的气氛,为乐队增添明亮的光彩。三角铁的技巧有连奏、声音的控制、单击。我在编配中让三角铁敲第一拍。再利用梆子敲后一拍。梆子是由一根扁圆状的木棒(长约15—20公分,略粗),一根圆木棒(略细)组成。也有用一个挖空的长方形木盒、一个带圆头的木槌组成,敲击时发出清脆有力的音响。
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在练习小打击乐器之前,应该做以下的几个练习:
手和脚的练习,练习的方法是,拍手和跺脚,音符在上面的拍手,音符在下面的跺脚。例如:
以上练习的节奏要稳定,拍手的时候不要太重,就像拍皮球一样,另外嘴、手、脚的节拍要协调一致。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不太习惯,速度可以慢一点,等练好以后再加快。
下面我就讲几件小打击乐器的技巧练习:
三角铁的练习,它的演奏技巧一般有单击、滚奏及断音。单击的敲击位置一般来说有两个,即三角铁的底部和侧面。演奏滚奏时在它的两个角部(除了开口的一面)快速晃动右手的金属棒,使它的声音绵延不断。
铃鼓的练习所谓铃鼓,也就是带铃的鼓,敲击时,既有铃声又有鼓声。它属于擅长表现比较欢快、节奏性比较强的乐器,所以在一些舞蹈性的欢乐性的乐曲中,一般都要使用它。它的演奏方法也很多。可以用关节敲,也可以用手拿着敲,还可以用指尖敲。强奏的时候可以拍击鼓皮的中心位置,也可以用鼓皮撞击膝盖。铃鼓的演奏技巧有:用手摇,用手指肚搓鼓皮的边缘部分。还有一种不带鼓皮的铃鼓,我们叫它铃圈,有圆形,也有半圆形的,还有的是各种形状的,它的声音比铃鼓更干净,更清脆一些,演奏的方法有单击和滚奏。
在科尔沁的安代舞曲中,有一段舞蹈音乐是摔跤舞,运用铃鼓就能把这一段音乐节奏表现得很有特点。
安代舞的最后一段是欢快、热烈的红绸舞蹈,铃鼓的表现更加重要,而且,这一段的音乐是连续不断,要求的.节奏也要连贯,声音统一。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情绪把铃鼓舞动起来。
沙锤与金属沙筒。沙锤也有叫沙球的,它起源于拉丁美洲一带,它是用一对古巴葫葫或者椰子壳,里面掏空,装上铁沙,封口后再装上一个柄。它在乐队里使用能使乐队更加欢快、热烈,既是节奏乐器,又是色彩性乐器。演奏的技巧是:用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捏住锤柄,大拇指、食指捏住壳,以手腕来晃动里面的铁沙,发出沙沙的声音,产生各种节奏。沙锤也有滚奏。演奏时把沙锤举起来,不断转动里面的铁沙就可以了。金属沙筒也叫铁沙筒,它的作用和沙锤是一样的,只是把铁沙装在了金属筒里,演奏时,用五个手指捏住金属筒,前后晃动发出声响。它的演奏比沙锤更方便,声音也好一些。
梆子与方木枕。梆子本来是我国梆子戏中的伴奏乐器,但现在西洋管乐队、管弦乐队中经常用到它,它的声音清脆明亮,在乐队中起到增加色彩、加强重音的作用。梆子是由两块实心的红木或乌木制成。演奏时左手手指托住稍扁的一块,右手拿住另一块进行敲击。还有一种是空心的,像一个长方形的小盒子,俗称盒梆子,一般都叫木枕,音调比实心梆子低一些,音色也要暗淡一些。
响板。响板是西班牙的民间乐器,平时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及吉普赛人的舞蹈里都少不了它。它是一件特性很强的打击乐器。正常的响板是两片贝壳状的硬木片,演奏时每个大拇指套上两片,其余四指轮流敲击木片演奏各种节奏。这种响板的演奏技巧很高,难度也很大,不容易掌握,所以我们现在都使用有手柄的一种响板。
以上就是介绍小打击乐器的用法和技巧,下面的用法供大家参考。首先是课堂的用法,在教学中,用一种或两种小打击乐器发给学生,让他们做节奏的练习,这样给音乐课堂带来很丰富的内容,对于教师的组织课堂也特别有好处。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对于演唱者和伴奏者都会带来音乐的快乐。在乐队的排练中,加入小打击乐器更是有新的色彩。例如《邮递马车》加入三种小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双响。在合奏中配置打击乐器时,音量小的乐器可多些,音量大的可配少些。一般为伴奏配置的乐器,其种类和数量均不宜过多,若是乐队单独演奏,则乐器可多些,为了使学生演奏中正确、顺利地使用打击乐器,在一个乐段或乐句内不宜改变敲打的节奏,但为了避免单调,乐段与乐句之间的节奏,配器应有变化,注意统一与对比的原则。配置合奏时要注意乐器的音色,根据音色、音量来选用强弱拍上所敲打的乐器。通常把高音乐器敲打在强拍和弱拍上,低音乐器敲打在强拍上。铃鼓及三角铁的震音能表现出特殊的音响效果,表现出热烈、欢乐的气氛,一般用于曲调节奏较紧,较复杂的地方,或乐句结尾时值较长的音上。双响梆子两个音的高低差别一般为纯五度,可以表现奔驰的马蹄声。
在教学中加入小打击乐器必须在熟悉的音乐作品中进行,让学生知道乐曲的名称、内容、性质,还要掌握乐曲的节奏、段落与速度,力度。在练习打击乐器以前,先要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及打击的方法,然后再正确地示范,使学生直接模仿教师的正确打法。学生学习打击乐器要一样一样地学,掌握好一种再学第二种,要学会整首乐曲的敲击方法。小打击乐器可以进行齐奏、轮奏或合奏。
学习无固定音高打击的意义
打击乐器也称为敲击乐器,根据音乐旋律通过敲击出适合的节奏,引起具有极强的合作性和丰富的音色,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拥有丰富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一、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吸引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打击乐器类型繁多,音色丰富,适应不同学生音乐学习的需要。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使用打击乐器,这样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变得浓厚,音乐理解力随之上升。教师利用打击乐器帮助学生分辨音乐节奏,进一步丰富了音乐表现情感。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中聆听的习惯
打击乐器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需要引起音乐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阶段是培养聆听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的聆听习惯对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和新课程教育理念相一致,符合小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发挥学生手脑结合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打击乐器可以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灵感,学生根据教材并非能够顺利完成整个乐器的演奏,但是在打击乐器的帮助下,学生把握准打击节奏,教师让学生闭眼感受打击乐器的声音,分辨出乐器的音色,同时使用打击乐器演奏出强弱、长短不一的声音,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中成为歌曲伴奏或者合奏。
二、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学生自己观察乐器
小学生开始学习音乐并不懂得音乐节奏,打击乐器在应用中首先会分辨不同的打击乐器,区分打击乐器的类型,同时让学生观察了解打击乐器的形状和材质。例如辨别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是敲打乐器本体发出的声音。
(二)学生自己体验演奏乐趣
音乐教师充分发挥出打击乐器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敲乐演奏,在学生实践体验过程中理解打击乐器应用的广泛性。教师音乐课堂中要明确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演奏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另外打击乐器能够很好地维护音乐课堂秩序。
(三)编创曲目,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代新时代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音乐原创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创作,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创作曲目,要求融入打击乐器本身的风格,达到音乐演奏标准[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自主探索打击乐器使用的各种方法,分辨不同打击乐器的声音,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