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鼓是什么乐器
堂鼓又称为同鼓、战鼓,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属打击乐器。鼓框是木头做的,两面蒙上皮革,现代的堂鼓一般有三种规格,鼓高都是33公分,鼓面的直径分别为了22、25、32公分,后一种堂鼓音色宽厚,前两种小堂鼓发音高亮。
堂鼓的音色特点是什么?
(1):堂鼓的由来:
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堂鼓,又称大鼓。
(2):堂鼓的组成结构:
堂鼓的鼓框是用木头制成的,两面蒙皮。
(3):堂鼓的演奏形式:
堂鼓是现代民族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演奏时将堂鼓放在木架上, 用双木槌敲击。因为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各异。鼓心的音 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很大。可敲击复杂的花点,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
堂鼓的基本概念
堂鼓又称同鼓,属打击乐器。以木为框两面蒙牛皮。演奏时将鼓放在木架上,用双木槌敲击。 鼓框是木头作的,两面蒙上皮革。 演奏时,将鼓放在木架上,用木头作的双槌敲击。 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都不一样,一般是鼓心的音比较低,鼓边的音比较高。经由通过敲击鼓边、鼓心和控制敲击的力量,可以获得大幅度的音量和音色对比,也能演奏出复杂的花点,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有较大的作用,是现代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 大堂鼓鼓面直径在一尺半以上,音色低沉厚实,常扮演激励人心、振奋士气的角色,冬冬的鼓声常让人热血沸腾。
大堂鼓:鼓类乐器中形体较大者,多使用椿木、色木、桦木和杨木等制作鼓身,因鼓面较大,鼓皮多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两块面积相同的牛皮而成,平常置于木架上用两个鼓捶演奏。大鼓发音低沉而雄厚,主要用于器乐合奏、舞蹈和戏曲伴奏,也是锣鼓队中的主要乐器。
古代大鼓多用于报时、祭祀、仪仗或军事。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放置在城池的鼓楼之上。北京鼓楼上的大鼓制于清代,是专门作为公共报时用的。鼓面直径达1.5米,曾有“鼓王”之称。每到夜间报更时分,钟鼓楼上钟鼓齐鸣,低沉的鼓声传播全城。直到1915年钟表普遍使用后,它才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文物。在北京天坛也藏有一面清代制造的大鼓,面径1.5米,高约2米,是过去皇帝祭天时才使用的。
大鼓由两根较粗的木棰敲击发音,鼓的中心发音较低而深厚,越向边缘声音则越高而坚实。由于从中心到边缘各圈的音色不同,演奏时可利用这些变化来丰富它的表现力。演奏方法有单击、双击、顿击、闷击、压击、摇击和滚奏等。大鼓鼓面较大,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很大。对情绪和气氛的渲染能起很大的作用。音响能与乐队融合,可加强乐队的低音。它还可以独奏或作为效果乐器使用,模仿雷声、炮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