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月琴可以弹流行歌曲吗

月琴可以弹流行歌曲吗

发表时间:2024-07-24 07:02:06 来源:网友投稿

月琴可以弹流行歌曲。演奏月琴时将琴斜抱于胸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用食指或执拨片弹拨琴弦发音。通常右手演奏技巧为弹、拨、撮、长轮、扫弦等,左手演奏技巧为推、拉、揉、移指等。

月琴是什么样子的,据说它只有3或4根弦,能弹奏吗?能弹奏什么曲子

yuèqín

月琴弹弦乐器,唐代已有月琴之名。来陈旸《乐书》:“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其形制与阮相近。清代琴颈缩短,演变为现代的样式。

音箱呈满圆形,琴颈短小。全长62、音箱直径36.3厘米。琴颈和音箱边框用红木、紫檀木制,边框用六块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内置两道音梁,支两个音柱。四轴四弦,每两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颈和面板上设八或九个品位。也有二弦、三弦的月琴。音域两个八度。演奏时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拨弹奏,技巧有弹、拨、撮、滚、扫滚、按、颤、滑、吟等,用于京剧、楚剧等戏曲伴奏。

本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制成宽颈月琴。长67厘米。十八至二十四品,定弦g、d1、g1、d2,音域g—c4。用尼龙缠钢丝弦。

八十年代制成长杆月琴,长80厘米,缚弦下移,增置弦码,音箱内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音梁。三十品定弦g、c1、g1、c2。

柳琴 月琴 阮的声音有什么区别 都适合什么样的曲子 求教

1、音色不一

柳琴:音色高亢刚劲,音区较高,适合欢快的曲子。

月琴:声音柔和,中音区,适合弹抒情的曲子。

阮:声音很沉闷,比较适合沉闷的曲子。

2、外形不一

柳琴:琴身是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背、框板胶粘而成琴身是一个圆形的共鸣箱。

月琴:琴身是一个圆形的共鸣箱。

阮: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十二个音柱。

柳琴如图:

月琴如图:

阮如图:

3、演奏时指法上的不一

柳琴:左手保持最自然放松的半握拳手形,拇指不能僵硬、凹陷,大跳换把小臂为主带动手腕。

月琴:通常右手为弹、拨、撮、长轮、扫弦等方法,左手为推、拉、揉、移指等方法。

阮:捺、带、擞都是用左手指发音,虚音是与左手弹奏的实相对而言的。

4、弹奏不一

柳琴:用假指甲,琵琶最早是横弹,后来发展到竖弹。

月琴:用拨片弹奏。

阮:多用拨片弹奏。

5、用途不一

柳琴:在中国音乐表演的领域里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月琴: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

阮: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曲调。

月琴的基本介绍

月琴汉族弹拨 乐器 ,起源于汉代。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月琴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月琴的乐器介绍

月琴起源于阮。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我国汉族已经创造发明了阮,

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 琵琶 。据东汉傅玄《琵琶赋》序所载,阮是当时乐工参照琴、筝、筑、卧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是:“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可知,当时的阮长三尺五寸。汉时称秦琵琶,它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域传播,在甘肃麦积山石窟 浮雕 和敦煌北魏 壁画 上,均能见到它的造型。东晋(公元317年—420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在 三国 (吴)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像,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唐武则天时(684年—701年)称其为阮咸。《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北宋陈旸《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

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后来逐渐变化。到了清代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琴杆缩短为琴颈,演变为现代的式样。

月琴的地位说明

琴颈较短音箱为木制圆形,也有八角形的,在面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音梁中间有两个音柱支立。四根弦通常是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

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合奏,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与京胡、京 二胡 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三件头伴奏乐器。音域约两个八度。

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适合抒情性的说唱,可以烘托 故事 的气氛。亦是少数民族劳动之余、夜晚自娱、讴歌心声的乐器。云南少数民族叫做“弦子”,是成年男子必备之物。云南月琴种类很多,以“镇南月琴”最著名。“镇南月琴”制作精细, 历史 悠久,音色清脆。镇南就是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南华县。“镇南月琴”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品位音阶与琵琶大致相同,一般为四弦,也有两弦的。琴身多楸木板做成,也有用闪片板(薄松木材)的,讲究的还有用楠木做的。琴头大都雕成一个龙头饰以龙须。琴的正面板上雕龙刻凤,有的还在琴面正中镶上一面小圆镜。小伙子们抱琴弹奏时,龙须上下点动,圆镜闪闪发光,龙飞凤舞,活灵活现。

月琴既是兄弟民族叠脚跳歌时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又是小伙子抒发自己情思的特殊工具。由于它音色清脆悦耳,节奏鲜明,轻轻弹动,有如丝丝细雨急促拨弄,犹如万马奔腾。小伙子们常常用优美的琴声,引来自己心爱的人。在恬静的月夜里,姑娘们踏着琴声,走到山寨边的树林里,跟自己情人相会,互相倾诉爱情。彝家人称道:“响篾是姑娘的心声,弦子是小伙子的伙伴。”

月琴的演奏说明

月琴的定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民族音乐定弦CFCF另一种是戏曲音乐,定弦为首调定弦#C、#G,主要弹京剧音乐,无论什么音都是作为(3)来弹。月琴的演奏技巧很丰富,但通常右手为弹、拨、撮、长轮、扫弦等方法,左手为推、拉、揉、移指等方法。

月琴右手演奏的基础是:弹、拨、撮、轮称为“基本功”。其方法为右手食指与拇指紧握弹片,手腕与小手臂形成45度,利用手腕的力量弹到佛手的上前方琴弦,反复弹拨,弹拨力度均匀,切记不要弹强、拨弱。待右手基本熟练后,配合左手。左手的方法是用拇指把住琴颈,其余四指分别用指尖弹在品上,记住要用指尖稍前的部位。手指抬起时不能过高、太高,影响速度。另外还有推、拉、移指等方法。初学者可以从音阶练习开始训练,从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由慢到快,反复练习,要求达到旋律流畅,音符均匀,每个音符均带有颗粒状。

音阶练习熟练后,可以进行移指练习,爬音练习,这是演奏乐曲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另外演奏乐曲时要把握乐曲中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变化来进行处理,弹与拨的力度与幅度如用法不准确就会破坏作品的涵义。例如:月琴独奏曲《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前奏引子部分。这就不能用简单的弹、拨手法来处理,而是要用长轮,并且控制音量,因这首乐曲此时的引子部分是表现淮海大战前夕的宁静。

月琴右手方法之一的扫弦,也是演奏乐曲中常用的方法。例如:《百万雄师过大江》引子部分结束后突然弹出强烈的和声,此时演奏方法为扫弦,乐曲表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强大攻势已开始,要注意扫弦不是可以乱用的,一定要和乐曲内容相吻合。

“撮”分为正撮,反撮。正撮为弹拨三次,反撮弹拨四次,例如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一段音乐。这一段音乐的演奏,右手腕要果断,不能拖泥带水,否则弹出的乐曲没有冲击力,也谈不上音色颗粒状。

反撮的方法用得就普遍了。例如: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柯湘的一段唱“乱云飞”,唱到心情沉重的时候就用反撮。正、反撮在京剧音乐伴奏中经常使用。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正、反撮,左、右手一定放松,随着乐曲的变化会碰到高难度的跳把位,如按品的位置太紧,是会影响音色与速度的。

月琴主要由于哪些伴奏?

月琴:我国汉、彝、苗、侗、布依、白和哈尼等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弹弦乐器。历史久远流传广泛,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

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我国的月琴在唐代传入日本,19世纪3O年代达到最盛时,期,遍及一般人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月琴在日本被禁,战后才又恢复。

月琴常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的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所喜爱。解放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作场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也称“唱琵琶”或“唱月琴”。

在台湾月琴也是最常见的民间传统乐器,并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传统的戏曲音乐中。月琴是我国古老的拨弦乐器,共鸣箱木制圆形,两面蒙以桐木皮,形似阮,琴颈较短,音色清脆明亮,因形圆似月而得名。月琴有两根弦、三根弦、四根弦之分。月琴一般都有四根弦,而台湾月琴通常只有两根弦,琴颈也比较长,属于历史悠久、制式古老的那一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