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谁的作品
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的作品,青主原名廖尚果,曾用笔名黎青、黎青主、L.T.等,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先锋,《我住长江头》是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的优秀作品,最初发表于1930年。
我住长江头词曲作者
摘要:《我住长江头》的词作者是宋代李之仪,后来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青主先生为这首词谱了曲,这首歌曲广为传唱。这是一首艺术歌曲,该曲短小精悍、内涵丰富。文章主要对这首歌曲的歌词及创作背景方面进行详细的作品分析,除此以外还在作品演唱方面进行相应的处理。
我住长江头歌曲作者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原文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音乐名作《我住长江头》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李之仪(约1035~1117),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北宋文学家。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工词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青主(1893~1959),现代著名音乐美学家、作曲家、翻译家。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1912年赴德国留学。回国后投身于国民革命运动,后在上海音专主编校刊《乐艺》。后半生辗转各大学教授德文,翻译出版了不少德语文学作品。
这首歌曲是青主根据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词谱曲而成。初刊于1930年《乐艺》第一卷第二号,后收入1933年出版的作者歌曲集《音境》。原词模仿民歌风格,抒发一个女子怀念爱人的深情。
作品音乐风格和民歌比较接近,曲调悠长,但又别于民间的山歌小调;青主以清新悠长的音乐体现了原词的意境,又别有寄予;旋律舒缓、平和,仿佛是诗人在低声吟诵,但曲调中仍流露出作者的激动心情,因此结尾常常出现上行或下行的拖腔,听起来更接近于吟诗,却又比吟诗更有激情。
作者从表达思想内容出发,打破上下两阕音乐的平衡,将下阕四句词又重复两遍,好像这奔流不息的长江流水带去了绵长的思念之情。歌曲突破了“卜算子”词牌双调上下两阕一般应取平行反复结构的惯例,而把下阕单独反复三次,并且一次比一次激动,最后在全曲的高音区结束。这样的处理突出了思念之情的真切和执著,并具有单纯的情歌所没有的昂奋力量。
这是因为作者当年是大革命的参加者,正被反动派通缉,才不得不以破格的音乐处理,假借古代的爱情词,寄托对过去战斗岁月和殉难战友的深沉思念,透露对明天的向往。
钢琴伴奏以江水般流动的音型贯穿全曲,衬托着气息宽广的歌唱,象征着绵绵不断的情思。由于运用了自然调式的旋律与和声,歌曲显得自由舒畅,富于浪漫气息,具有民族风味。
1922年,青主来到广州黄埔军校工作,热情澎湃地投入国民革命的激流中。由于参加广州暴动,青主遭到通缉。
此时的青主情绪非常低沉。但是当他弹起钢琴时,便会从音乐中获得安慰。黑暗的统治使他不能公开说话、行动,于是他通过作曲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寄托对老战友的无限思念。这首《我住长江头》,当时曾经传唱一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