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觉艺术心理学
视觉艺术心理学,即从视觉心理分析切入,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成因和效应进行逐层深入的分析。从心理学角度看待视觉艺术,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设计中,不仅能让我们了解产品的可用性及目的性,也能提高视觉审美及鉴赏能力,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设计的最终对象——人。
艺术视觉与心理学
克罗齐把人的心智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直觉、概念、经济和道德活动。直觉求美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前两类为认知活动,后两类则是实践活动。直觉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它不依赖概念、经济和伦理活动而独立存在,而后者却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次直觉即表现,直觉必须以某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表现就是心灵的赋形,即把流转的无形式的感觉、冲动、情绪之类的心理素材赋予形式,从浑暗中提升到凝神观照的明朗,达到心灵的境界。第三艺术即直觉。克罗齐认为艺术直觉产生于艺术家的“幻象”,这个“幻象”与“功利”、“道德”、“物理事实”和“概念”都无关。在尼采看来以审美的态度洞察人生并促使艺术分娩的冲动与过程就是直觉。在直觉时人暂时逃脱世俗变迁的纷扰,而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与外物或世界本体沟通。难怪我国美学家朱光潜指出:“直觉就是创造,形象便是创造成的艺术。”
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到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从狄尔泰的生命体验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审美直觉”的生命哲学化在现代西方文论史上声势浩大、影响深广。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说”强调理性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也不能给人设立目标。因此人只有通过两种方式达到自我解脱:
一是道德行为,即放弃意志;二是美的直观。而最终却只有通过自我意志的泯灭才能脱离生存中的不幸处境。在尼采看来叔本华认为的意志的根本是渴求、本能、欲望。“自我意志”的泯灭实际指的是“无意愿、无目的、无意图的主体存在”。在《悲剧的诞生》的前言《自我批判的尝试》中,尼采提出:“用艺术的眼光看科学,用生命的眼光看艺术。”尼采将一切放到生命的体验中来考察,透视主义(Perspectivism)就是一种生命的直观,在直观中艺术、科学、价值一体。透视主义用一句简单的话表达就是——没有真理,只有解释。这句话隐含着尼采的实证主义立场,实证主义认为认识只是一种功能,认为真理没有不变的形而上学的本质,有的只是我们对事实的价值设定,只有解释的真理性。尼采认为上帝的假设毫无意义,而超人的假设却在人类心灵范围内。“权力意志就是要建立‘超人’的新型人格;超越自身,超越弱者并充分表现自己,自由自足,成为真理与道德的准绳;敢于面对人类最大的痛苦和希望,是充实丰富、伟大完全的人。”“狄尔泰的(审美)体验是直接性的,不需要任何中间环节,是一种在主客未分的状态下把握现实的方式,而且体验本身就是一种事实,我们靠内省来感知它。通过这种方式,人体验自己的历史遭遇,表现自己的内在情感,就如同它真的发生的一样。狄尔泰以诗的创作为例,指出正是这种体验,才不断丰富和充实作家的生活积累和情绪积累,形成他自己特有的生活大地和自己独特的感受方式和思考方式,也正是这些体验的积累才激发他创作的热情,写出美丽的诗篇。”柏格森排斥理性,他公开否认人类的理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否认人类用理智的形式(如感觉、概念等)和理智的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所表现和获得的知识具有实在的、客观真理的意义;认为理智的认识只限于世界事物的外表,即物质性的、不变不动的东西,要想认识实在的唯一方法是依靠直觉。柏格森认为生命之流或绵延才是真正的宇宙本体,而他的直觉的认识方法就是对那种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本体进行认识。
什么是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视觉艺术是一种感受的方式,它也就是造型艺术。它的特点是所选用的材料是多方面的,木、泥、铜、布多种多样。所表现的形态主要为三维的立体形态,既或是平面的两维绘画作品,也会因为色调变化和透视原则的运用,而使人们有三维感觉。视觉艺术的另一特征是它的静态的、凝固的特点,是在某一时间断面上凝固的审美客体。不过静态的视觉艺术也可以产生动态的效果。除了国画、油画、版画、摄影等大类别,其他的如漆画、粉画、速写、根雕、木雕、剪纸等等,均具备以上所谈及的艺术特征。
视觉美学与视觉心理学的区别
众所周知人的左半脑是管抽象思维的,右半脑是管形象思维的,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还有更抽象的形式。这个形式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世界上最优秀的大众艺术,包括电影、广告、绘画、雕塑、服装设计等等,都是通过这种视觉形式把观众带入这个特殊区域的,使它的作品区别于所有的同类作品,同时又使它包含着所有的概念。产生这种特殊效果的理论根据是:这个特殊区域的形式恰好与现实世界的形式作用相反。如果现实世界的形式是能量的增加,那么这个区域的形式就是能量的减少。所谓神奇的视觉艺术就是因为视觉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着相反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理论可称为“想象世界”的心理学,通常称为视觉心理学。
因此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与思维的特殊关系,而不是研究一般关系。这是视觉心理学与视觉美学的根本区别。有人说艺术创作没有法则和原理可遵循,可事实上,艺术创作一旦进入到特殊的心理领域,就肯定存在法则和原理,甚至还有定义和公式可遵循。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