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建立将民意纳入教育决策的基本机制
三大自主招生联考的方案前不久公布,每个联考均只考两门,考试时间被安排在同一天,这引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在上海,就有一些考生“吐槽”说,理科只考数学、物理两门,对于选化学和生物的学生不公平;三大联考放在同一天,也让学生很纠结。有家长呼吁,教育部门出台政策时应该听取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意见,不能搞突然袭击。
我很赞成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同时也感慨,没有话语权,每个受教育者(及其家长)其实都是弱者。对自主招生联考政策有意见的沪上学生和家长,都是有上海户籍的人,他们相较于“占海特”们可以算作强者,但在不合理的制度面前,他们也几乎无能为力。
每个人站在自身的利益角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没有错,但是,大家要意识到,教育平权是惠及每个人的最终选择。在高考公平问题上,北京人和上海人出于现实利益,不愿意开放异地高考,可他们没有想到,目前这种画地为牢的招生录取方式,极有可能将让自己的子孙也深受其害。比如,一个上海人到北京去工作、生活,孩子出生在北京,按照现在的政策,其子女在北京也不能参加高考,必须回上海高考。
要推进教育平权,就要建立将民意纳入教育决策的基本机制。在自主招生政策制定中,应该充分听取民意;同样,在开放异地高考问题上,也应该听取各方意见,对如何开放达成共识。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大家的意见才会得到表达、尊重。不然,在某个议题中貌似强势的群体,在另一个议题中,就极有可能是弱势。
这不仅对受教育者群体如此,对教育者、办学者、教育管理者群体来说也是如此。相对受教育者来说教育者群体更强势,可是,在评价、考核方面,教育者们也没有话语权,他们被行政力量支配;相对于教育者来说办学者也先得强势,可是,对于行政部门,办学者的自主空间极为狭窄……这就是教育系统中各个层次的教育人,都不断抱怨,觉得自己很弱势的原因。
其实,只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将民意纳入决策程序,是不难找到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的。拿异地高考来说在目前的高考制度框架下,通过开放高考报名条件的方式,来推进异地高考,必然会引发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员的利益冲突——本地户籍人口会认为这是外来人员抢自己碗里的“蛋糕”,而如果推进高考改革,打破现在的高考录取框架,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一方面,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建立多元的高考评价、选拔体系,我国教育将走出单一的应试模式困境,也让受教育者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全国重点大学实行基于统一测试的自主招生,也会改变各地的高考利益格局。
从某种程度说,异地高考问题和当前自主招生联考问题,其实是一回事。如果教育部门放权,推进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异地高考问题得到解决,而联考也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变异了。
不听取民意,只有*部门拍脑袋决策,这必然带来三方面问题,一是政策制定极为随意,我国联考政策一年一个样,就是因这一决策机制所致,如果有必须听取民意,将民意纳入决策的机制,政策不可能变化这么快;二是政策只体现行政部门的意图,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意见被漠视,很多政策一出台就遭遇质疑;三是无法表达意见的教育者、受教育者群体陷入彼此“掐架”中。一项政策,总归会有得利者,也有不利者,于是得利的一方,和不利的一方,就打起口水战,而在热闹的口水战中,大家似乎忘了,这次的得利者,下次可能是受损者,造成受损的原因,不在于这次的得利者,而是作为决策者、处于强势的行政部门。
要让每个人的权利都得到切实的维护,就必须赋予他们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当每个公民都有了这样的权利,才会减少不公的事情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发生。每个人也应该尊重他人的这些权利,不要对他人遭遇的不公幸灾乐祸,要知道,决策机制不变,类似的不公转眼就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
申论万能开头,结尾。
一、万能开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现象】成为一种时尚,但伴随而来的非议也不时传出:......【列举问题】种种......行为也屡见不鲜。因此......【摆观点】。
示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出境游成为一种时尚,但伴随而来的非议也不时传出:
一些中国游客常常“不拘小节”:随处丢垃圾、在路边长椅上脱鞋袜、大声说话、对于外国的文化习俗不以为然等。在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吸烟、乘车不排队、“中国式过马路”等种种不文明行为也屡见不鲜。因此学礼势在必行。
二、万能结尾
范例1:
守一方水土创一片天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山为傲骨、水作柔情的......,那里岸芷汀兰、鸟语花香,可似乎遥不可及。其实......并不是只能隔岸遥望的。
只要我们以辛勤为舟辑,......就可以到达。如果只是守望,那么可能我们真的会成为“最后的守望者”。所以只有......才......只有......才......。【扣题展望未来】。
示范2:
守一方水土创一片天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山为傲骨、水作柔情的老家,那里岸芷汀兰、鸟语花香,可似乎遥不可及。其实老家并不是只能隔岸遥望的。
只要我们以辛勤为舟辑,老家就可以到达。如果只是守望,那么可能我们真的会成为“最后的守望者”。所以只有保护生态,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你对学前教育改革还有哪些想法?
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是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从整个教育体系的角度看,学前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学前教育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优化和完善现有的教育理念和制度,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首先对于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告诉的可实施性和可行性。虽然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可以帮助儿童更早地接受教育,但同时应该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以往学前教育主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在未来的学前教育中,需要将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多元化教学,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例如创造力、适应性、沟通能力等。
最后应该加强家长和社会的参与。学前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应该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和家庭的融合,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另外政府可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保障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公正的学前教育资源。
总之学前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才能真正为儿童全面发展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