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类)+院校的投档录取模式是什么?
专业(类)+院校的投档录取模式是什么?为您解读!希望对您的志愿填报有所帮助!
志愿填报模式:“专业(类)+院校”采取一所院校一个招生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考生既可以选择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也可以选择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还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下的不同高校。
以往的志愿填报模式都是一个专业一个专业的填写,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前后填报顺序也有可能会影响考生的最后录取。所以现在改为了专业组(或者专业类)的填报模式,这样对于考生来说更加的公平,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范围。也可以减少出现落档或者滑档的情况发生。
新高考投档录取模式是什么?
新高考省份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志愿;湖北、广东、江苏、湖南、福建均采取这一方式。 另一种是以“1个专业(类)+1个学校”为一个志愿,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一个专业(类)+学校”就是一个志愿;采用该投档方式的省市包括河北、重庆、辽宁。八省市新高考再选科目实行赋分制,高考分数的分布会不同以往,高校录取又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组)为单位,录取线会也会发生变化,直接套用会产生定位不准。
2021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依据全国统一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的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按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开投档录取。投档时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提供给招生高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由招生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与改革前相比,主要变化为:
(1)平行志愿投档时由投档到院校变为投档到院校专业组。
(2)专业调剂范围不同。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原来可以在院校的招生专业范围内进行调剂,2021年只能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的招生专业范围内进行专业调剂。
新高考各省录取模式
上海市高考录取模式首创的“院校专业组”和浙江省的“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模式。
海南省则按院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北京市是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
山东省则参考浙江省的录取模式,按“专业(类)+学校”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增加志愿填报数量,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需求。
天津市继续实行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
“学校+专业”与“专业(类)+学校”的不同:
一是志愿设置形式不同。目前的志愿是由一个学校加若干专业组成的,考生填报志愿时,首先选择学校,然后再从选报的学校中选择专业。改革后志愿由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组成,学校的招生专业(类)被分成若干个志愿单位,考生可以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兴趣来确定填报的志愿,尊重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
二是志愿设置数量不同。与其他大多数省份相比,我省考生数量和招生高校数量较多,改革后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就是一个投档单位,因此志愿设置的数量将相应增加。
三是投档线不同。“学校+专业”模式下,以学校为投档单位,每一个学校只有一条投档线。而改革后投档直接投到专业上,同一学校内会出现不同专业(类)的多条投档线,各专业(类)之间的投档线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各批次投档录取方式:
(1)普通类中对于采用平行志愿投档的,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省教育考试院在相应批次控制线上,根据考生成绩、志愿顺序和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按院校专业组计划数一定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给高校,由高校负责录取。投档比例原则上为100%,最大不超过105%。
(2)对于采用单个志愿投档的,按照“考生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省教育考试院在相应批次控制线上,根据考生成绩和院校招生计划,按院校计划数一定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给高校,由高校负责录取。需要面试或签约的投档比例为100%,不需要面试的由招生院校提出投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
(3)对于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在相应类别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实行分步投档录取办法,第一步,对填在第1顺序位非平行组中的院校投档录取,按学校提供的拟投档名单经相关程序后按100%的比例投档录取第二步,对填报了非平行组中的院校未被录取的考生,将其剩余志愿和只填报了平行组志愿的考生合在一起,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投档录取,投档比例原则上按100%,不超过105%。
新高考下注意事项:
新高考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在选专业前应尽早了解所在省市发布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 如果你已有了心仪的院校,可以从学校入手。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所有招生专业都要求选择物理,报考这所高校的任一专业,都要满足选考物理的要求。 如果以专业为目标来划定院校范围,则要注意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如A大学经济学类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考生需选考物理或化学其中一门才可报考,而B大学经济学类专业不限选考科目要求。另外有些专业培养与多个科目关联度都高,高校在可选科目中指定2个或3个选考科目,要求为考生“均须选考”的情况也需要注意。
院校的专业录取模式有几种 分别是什么
院校的专业录取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分数优先模式、志愿优先模式、分数级差模式。在报考志愿的时候,既要了解报考院校的“共性”,更要了解相关院校的 “个性”,即各院校的录取规则。
院校的专业录取模式
第一种:分数优先模式。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无论考生是第几专业志愿报考这个专业,院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排队,考生分数高就能排在前面,院校就会优先录取。
第二种:志愿优先模式。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无论考生分数多高,院校会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并按照高考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录取如这个专业第一专业志愿生源不足,院校将对第二专业志愿报考这个专业的考生进行排队,按照高考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录取如果这个专业仍有余缺计划,院校将对第三专业志愿报这个专业的考生进行排队,按照高考总分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录取,依此类推。
第三种:分数级差模式。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所谓的“专业级差”。通常的做法是: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提前规定好的分数值后,再与报考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类推,专业志愿越靠后,考生要减去的分数值就越大。
高考报志愿的建议
1)、采用“学校优先”的思路,填报的技巧就是冲高与保底结合。
所谓冲高就是:第一志愿瞄准那些院校投档线要比自己高考成绩高一点的学校。第二拉开梯度。梯度设定为多少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在5 个院校志愿中,我建议A 志愿的分差应该比自己的分数要高出20 分左右,B 志愿应该高出自己的分数大概10 分左右,那么C 志愿,应该跟自己的分数基本一致,而D 志愿应该低于自己的分数10 分左右,那么最后的E 志愿低于20 分以上。这样的填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选择好学校最大的风险是专业可能被调剂,录取到考生不喜欢的专业。
2)、如果采用“专业优先”的话,填报技巧是慎重填好A志愿和A志愿的第一个专业。
这就要准确估计A 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还要查到A 志愿第一专业的分数线高出该校投档线多少分,用这个分数加上该院校的投档线分数,要刚好等于或略低于考生高考成绩。第二、三、四、五、六专业依次递减。这样的填报方式,可最大限度的保证被A 志愿所填报的专业录取,选择到自己喜欢就读的专业,防止专业被调剂。但在学校选择上,就可能要浪费一点分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