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2020宜春学院专升本农学专业课考试大纲

2020宜春学院专升本农学专业课考试大纲

发表时间:2024-07-24 08:34:08 来源:网友投稿

2020年宜春学院专升本农学专业统考科目《英语》,专业课考试科目《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专业课考试大纲如下。

《植物学》课程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马炜梁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贺学礼主编,《植物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7年

3. 李春奇主编,《植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遗传特性、分类方法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和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进行植物的种类、群落、区系和应用价值等的调查、鉴定、分类和综合,为人类造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学好专业后续课奠定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生物学师资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果树栽培学、植物地理学等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植物细胞

1. 基本内容:

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后含物;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和死亡。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为基础的。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有丝分裂、无死分裂 。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植物组织

1. 基本内容:

植物组织及其形成;植物组织分类;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组织的概念以及类型,掌握不同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特点,以细胞和组织的知识为基础,从解剖上来认识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这些营养器官。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维管系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难点:各类分生组织的组织学特征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关系、维管系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三章:根

1. 基本内容:

根的生理功能;根的一般形态;根尖结构及其生长动态;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根与土壤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根的变态。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根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掌握根瘤菌和菌根概念,了解其对植物根生理活动的意义;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的形态类型和结构特征。

难点: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茎

1. 基本内容:

茎的功能;茎的形态;茎尖结构及其生长动态;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茎的变态。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三者结构的异同;了解茎的各种形态和生理功能;掌握根和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辩证关系。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难点: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结构、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茎的生理功能、输导,支持,贮藏。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叶

1. 基本内容:

叶的功能;叶的组成;叶的发生和结构;叶的衰老和脱落;叶片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叶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叶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落叶和离层,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组成、单叶和复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难点:叶片结构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六章: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1. 基本内容:

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营养器官主要生理功能的联系;影响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的环境因素。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枝与叶之间维管束的联系、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物质的运输及分配,了解影响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的环境因素。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分在整个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

难点:营养器官的生长相关性。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七章: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

1. 基本内容:

花的组成和发生;雄蕊的发育与结构;雌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

2.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生殖过程 ;理解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组成、花序、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难点:花程式、花图式、开花、传粉。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八章:种子和果实

1. 基本内容:

种子;果实的发育和结构;植物个体发育和被子植物生活史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类型、形态结构。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胚、胚乳、种皮的发育,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难点:植物个体发育,被子植物生活史。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植物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现代植物生理学》.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2019年

2.《植物生理学》潘瑞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植物生理学》武维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生理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集中体现,并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和生物物理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还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文和素质教育思想内容。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大学生生物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生物科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在生物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牢固掌握植物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树立辨正唯物主义观念,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素质高、适应性强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绪论

基本内容: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2];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植物生理学的展望[1];

重点:植物生理学定义、内容及重要学术名人、史实

难点: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基本内容:植物的含水量[2];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3];

重点:水分的生理作用

难点:自由水、束缚水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基本内容: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3];水分跨膜运输的原理[3];细胞间的水分移动[2];

重点:水势与细胞水势

难点:水势的定义及细胞水势的组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基本内容:土壤中的水分[1];根系吸水[3];△水分向上运输[1];

重点: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难点:主动吸水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蒸腾作用

基本内容: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部位和指标[3];气孔蒸腾[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3];

重点: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指标;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

难点:气孔运动的机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基本内容:作物的需水规律[2];合理灌溉的指标[1];△节水灌溉的方法[1];

重点:作物的需水规律;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难点:水分临界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基本内容:植物体内的元素[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确定

[3];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2];△作物缺乏必需矿质元素的诊断方法[1];

重点:植物必需元素及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难点: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基本内容:生物膜[1];离子的跨膜运输[2];

重点:离子的跨膜运输

难点:离子的跨膜运输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基本内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3];根部对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吸收[3];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3];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

重点:影响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

难点: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第四节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基本内容: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2];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2];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利用[2];

重点: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

难点:矿质元素的利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植物对氮和磷的同化

基本内容:氮的同化[2];○磷酸盐的同化[1];

重点:硝酸盐的代谢还原

难点:氮的同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节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基本内容:△作物的需肥规律[1];○合理追肥的指标[1];○发挥肥效的措施[1];

重点:作物的需肥规律

难点:发挥肥效的措施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基本内容:光合作用的概念[3];光合作用的重要性[3];

重点: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难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叶绿体及其色素

基本内容:叶绿体[2];光合色素的化学特性[2];光合色素的光学特性[2];叶绿素的合成及降解[1];

重点:光合色素化学特性和光学特性

难点:光合色素化学特性和光学特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光合作用过程

基本内容:原初反应[3];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2];碳同化[3];C3、C4与CAM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1];

重点:原初反应、碳同化

难点:原初反应、C4途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C3、C4与CAM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

基本内容:叶片结构[2];生理特性[2];

重点:C3、C4与CAM植物的生理特性比较

难点:C3、C4与CAM植物的生理特性比较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光呼吸

基本内容:光呼吸的途径[2];光呼吸的生理功能[3];

重点:光呼吸定义及途径

难点: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基本内容: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3];内部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1];

重点:外界条件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光合速率

难点:净光合速率与真正光合速率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七节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基本内容:植物的光能利用率[2];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

重点:植物的光能利用率及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难点: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基本内容:呼吸作用的概念[3];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2];

重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难点: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呼吸代谢途径

基本内容:糖酵解[3];△发酵作用[1];三羧酸循环[3];戊糖磷酸途径[2];

重点:呼吸代谢途径

难点:呼吸代谢途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基本内容:电子传递链[3];氧化磷酸化[3];末端氧化酶[2];

重点:呼吸电子传递链和末端氧化酶

难点:呼吸电子传递链和末端氧化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基本内容:贮存能量[1];利用能量[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2];

重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难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

基本内容:巴斯德效应和糖酵解的调节[3];三羧酸循环的调节[2];腺苷酸能荷的调节[2];

重点:糖酵解的调节;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难点:糖酵解的调节;腺苷酸能荷的调节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节呼吸作用的指标及影响因素

基本内容:呼吸作用的指标[3];○内部因素对呼吸速率的影响[1];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2];

重点: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呼吸作用的指标

难点:外界条件对呼吸速率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七节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基本内容:○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1];○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1];○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1];

重点:呼吸作用与粮食、果蔬贮藏

难点: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章植物同化物的运输

第一节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基本内容:运输途径和方向[3];运输的速率和汁液成分[1];

重点: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难点: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韧皮部装载

基本内容:质外体途径装载[2];共质体途径装载[2];

重点: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难点:共质体途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韧皮部卸出

基本内容:同化物卸出途径[2];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1];

重点:同化物卸出途径

难点:同化物依赖代谢进入库细胞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基本内容:压力流学说[2];○胞质泵动学说[1];○收缩蛋白学说[1];

重点:压力流学说

难点: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同化物的分布

基本内容:配置[2];分配[2];

重点:配置与分配概念

难点:配置与分配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节信号与受体结合

基本内容:信号[2];受体[2];

重点:信号与受体定义

难点:信号与受体定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 跨膜信号转换

基本内容:双元系统[1];△受体激酶[1];

重点:跨膜信号转换概念

难点:跨膜信号转换过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络

基本内容:第二信使[1];蛋白质可逆磷酸化[1];△蛋白降解[1];

重点:Ga2+/CaM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难点:IP3/DAG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生长素类

基本内容:生长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2];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2];生长素生物合成和降解[1];△生长素的信号转导途径[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3];

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

难点:生长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赤霉素类

基本内容:赤霉素的结构和种类[2];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2];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1];△赤霉素的信号转导途径[1];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3];

重点: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难点:赤霉素的信号转导途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

基本内容: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2];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和运输[1];△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1];△细胞分裂素的信号转导途径[1];细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3];

重点: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难点: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乙烯

基本内容:乙烯的分布、生物合成和代谢[1];△乙烯的信号转导途径[1];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3];

重点: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难点:乙烯的生物合成及代谢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脱落酸

基本内容:脱落酸的化学结构和分布[2];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运输[1];△脱落酸的信号转导途径[1];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3];

重点: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难点: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节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基本内容:油菜素甾醇类[1];水杨酸[1];茉莉酸[1];多胺[1];

重点: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

难点: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的生理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

基本内容:植物生长促进剂[1];植物生长抑制剂[1];植物生长延缓剂[1];

重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作用

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理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八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一节种子萌发生理

基本内容: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2];种子的寿命[1];

重点: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难点: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细胞生长生理

基本内容:○细胞分裂生理[1];○细胞伸长生理[1];○细胞分化生理[1];

重点:细胞分化的生理

难点:细胞伸长的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植物营养器官生长

基本内容: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2];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2];

重点:营养器官的生长

难点:植物生长大周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基本内容:根和地上部的相关性[3];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3];

重点: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难点:根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植物的光形态建成

基本内容:○光敏色素的发现性质[2];○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1];

重点:光敏色素的性质

难点:光敏色素的性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六节植物的运动

基本内容:向性运动[2];感性运动[2];生理钟[1];

重点: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难点:生理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九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幼年期

基本内容:△幼年期的特征[1];△提早成熟[1];

重点:幼年期及其特征

难点:幼年期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成花诱导

基本内容:春化作用[3];光周期现象[3];

重点: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难点: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花原基和花器官原基的形成

基本内容:花原基的形成[1];花器官原基的形成[1];影响花器官形成的条件[1];

重点:影响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难点:花器官原基的形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受精生理

基本内容:花粉的成分、寿命和贮存[2];柱头的生活能力[1];外界条件对授粉的影响[2];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1];受精后雌蕊的代谢变化[2];△自交不亲和性[1];

重点:花粉的寿命与贮藏;外界条件对授粉的影响;受精后雌蕊的代谢变化

难点:受精后雌蕊的代谢变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十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一节种子成熟生理

基本内容:主要有机物的变化[3];其他生理变化[2];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和化学成分的影响[1];

重点:主要有机物的变化

难点: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果实成熟生理

基本内容:果实的生长[2];呼吸跃变[3];肉质果实成熟时的色、香、味变化[3];果实成熟时植物激的变化[1];

重点:呼吸跃变;肉质果实成熟时的色、香、味变化

难点:呼吸跃变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植物休眠的生理

基本内容: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3];延存器官休眠的打破和延长[1];

重点:种子休眠的原因

难点:种子休眠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植物衰老的生理

基本内容:△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影响衰老的条件[1];△植物衰老的原因[1];

重点:衰老;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难点:植物衰老的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五节植物器官的脱落

基本内容:△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2];△脱落时细胞及生化变化[1];△脱落与植物激素[1];

重点: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

难点:脱落时细胞及生化变化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性生理

第一节抗性生理通论

基本内容:逆境对植物的伤害[2];植物对逆境的适应[2];

重点:基本概念

难点: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植物的抗冷性

基本内容: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2];冷害的机制[1];影响冷害的内外因素[1];

重点:冷害的定义;逆境对植物的伤害

难点: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机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节植物的抗冻性

基本内容: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2];冻害的机制[2];内外因素对植物抗冻性的影响[1];

重点:冻害及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难点:冻害的机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四节 植物的其他抗性

基本内容:△植物的抗热性[1];○植物的抗旱性[2];△植物的抗涝性[1];○植物的抗盐性[2];△植物的抗病性[1];

重点:植物的抗旱性;植物的抗盐性

难点: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