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需要理由吗
硕士临近毕业的那一年,考博忽然成了最时髦的话题,甚至于压倒了考公务员。的确公务员考试由于录取比率低得可怜,况且还有2/3的面试淘汰率,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备考公务员显然是不够明智的。至于考博则完全不同了。就业市场上的“博士敞开大门,硕士只开半扇门,本科只留一条缝”的学历高消费现象也无疑对高校的考研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即便是一些你可能平时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高校也动辄要求博士,虽然最终它未必能如愿,但看了着实让人懊恼有已。即使偶尔看到要硕士的,开出的待遇与博士相比,差距也未免太太了点。虽然笔者一向认为博士并不一定比硕士能力强多少,但用人单位却不作如是想,至少博士以后职称评定要快许多,直接影响到该单位的学历层次水平及由此带来的声誉。因此从现实来考虑,考博势在必行。
的确硕士即使勉强进了高校、科研机构,甚至是政府机关,以后还得面临考博的的问题。鉴于工作之后再重新考博,诸事纷扰,精力难以集中,一博难求。于是有些人便认为与其以后百忙之中抽时间备考,还不如现在一鼓作气一步到位,争取一个高的起点。因此从未来方面来考虑,考博也是非曲直大势所趋。
但是处于就业压力下的考研热真的就是一剂万能灵丹妙药吗?考研若从整体而言,的确缓解了就业压力,但仅是推迟而已,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个人而言考研也不能盲目随大流,而应该尽可能找到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个人兴趣能力的最佳结合点。简而言之你既要明确自己究竟适合于做什么,同时这类工作还要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否则空有屠龙之技而无所施展。当然由于人才的“T”字型结构,注定了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兼收并蓄,选择最能挖掘自身潜力以及较有市场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在这方面学校也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比如选修课作为一个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才干的课堂,学校方面并不能因为是选修课而不予重视,甚至是敷衍了事,使得众多学子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最后得到手的仅仅是几个选修课学分而已,学生却并未从中有任何收获。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并为此提供专门的指导及推荐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一名复合型的人才才是就业市场的宠儿。
就业之路千万条,何必忙着去考博?如果考博仅仅是为了再躲避三年,那明确告诉你:你今后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因为你并不清楚你自己究竟要什么。人才=高学历,这个等式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成立的,只是唯学历论者心目中的等式而已。一纸文凭反映的仅是你的考试分数,而不代表你的能力,其中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自己应该心中有数。笔者并无菲薄考博之意,只是奉劝诸君要理性对待考博。若执意于做学问,求得一个好的学术发展窨,考博确有必要;否则,不要津津乐道于你也正在为中国博士生数量在世界上名次的飙升而努力地做着贡献。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