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考生谈博:考博与读博有感

考生谈博:考博与读博有感

发表时间:2024-07-24 08:44:42 来源:网友投稿

从自己参加几所知名高校考博的经历而言,我觉得考博也不是想象的特别困难,导师联系和考博信息的收集在整个考试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主导作用。因为在整个博士招生的过程中博士导师的自主权还是很大的!对考生是否录取起到很大的主导作用。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博友么有所帮助,对于导师的联系我认为刚开始通过email发邮件联系是最直接最合适的方式,通过邮件把自己的个人情况,学术成果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导师,让导师对你有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也给导师对学生的选择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至于导师对你什么态度,从导师的回信中略微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一般导师回信有以下几种:“报考的人很多,”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报考,因为一般导师只招考两三个学生,这样的竞争很大,没有什么意思,也许有人认为自己的实力很强,其实强与不强都是相对的,看导师怎么认为了!不是你分数考的高就可以。“欢迎报考”这种回信一般是最多,喜忧各半,你可以继续加强联系和沟通,从而获得更多的导师想法。“已经有几个人联系报考,请改换其他导师,谢谢”这种情况导师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基本上报考的学生问题不是很大了,你再报考的话,即使考的很好,录取的希望也不是很大,这种情况大家最好再改投导师把。“欢迎报考,对你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然后介绍很多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内容和整个实验室的内容”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比较圆满的!可能导师的回信还有很多很多种,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那出来,一起交流,我认为email联系是选择导师的最关键的一步,基本上通过email联系就可以把导师确定下来了。然后根据email联系情况你可以选择电话或者登门拜访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沟通。有很多的朋友咨询直接打电话是否好?

我觉得如果在双方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电话沟通很容易造成尴尬无话可说的情况,而且你也不太容易知道博导是否在忙,什么时候打比较合适,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email先联系,,然后再通过email预约的方式再电话联系的要好些!还有很多的博友问到:第一次去见导师的时候是否需要带礼物,我觉得如果到导师家里话,可以适当的带些家乡的特产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是不错,如果是到办公室的话,我觉得最好的礼物就是自己简历和一些学术成果,让导师对你有个很好的映象!

说了这么多关于导师联系的情况,也许有人会说,我只管考我的试就可以了,联系导师有什么意义!其实好多博友也知道现在很多高校博士是开始收费了,你所报考的导师是否有公费的名额,名额有几个,自费的导师是否可以资助,所有的这些问题,咨询任何人都是没有意义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答案就是通过联系从导师那里获得的!而且在我的经历中,有部分的考生是导师破格录取的,比如说考生学术水平很高,业务技能不错,很适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录取的!换句话说,在很多的博友中也有分数考的很高,可是由于硕士学校不是很多,或者其他种种原因不能被录取的情况也是很多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导师联系的意义还是很大,希望广大的博友慎重选择! 来

考博与读博有感

考博系列咨询问答:考博与读博有感 (十六) 博士毕业能做什么?

有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各专业的博士毕业以后,多数都是应该去学校教书、或去研究所工作。这种观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是架不住几十年下来博士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失衡,每年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博士越来越多,而学校、研究所的职位增加没那么快。于是物理、化学、生物之类在工业界没那么多机会的专业,博士们做博士后的年限只得越来越长;而对计算机之类专业来说工业界不仅机会比其他专业多得多,钱也相对较多,而且没有研究型大学头几年的tenure压力,加上做的是现实世界用得上的产品,和学校里那种空中楼阁式的研究比起来另一有种满足和成就感,所以对这些专业来说许多人宁愿进工业界不愿进学术界也是正常的。

当然也有不少朋友先试了试申请学校,没能成功,才转向工业界。这些朋友要说真对学校生活有多浓厚的感情,其实也未必。许多人之所以申请学校,一个因素是觉得自己的研究做得不错,不往下做很可惜,一般来讲只有去了学校才能当自己的老板,有更大的自由度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另一个因素则是经济上稳定,因为美国学校的tenure制度基本上保证了头几年不会失业,熬过头几年如果能拿到tenure,那以后就更不会失业了。后一个因素在经济不稳定、工业界对人才需求小的年头作用尤其大。通常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年头,是没几个人愿意到学校教书的。也不排除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让学校的教职比工业界更有吸引力。比如说有的牛人正是因为明知学校难申请,才要迎难而上,以此来证明自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体现自我价值、得以满足一种成就感。还有一个因素是在学校任教的话,一般来讲比工业界容易办身分。至于真正因为喜欢学校生活而申请教职的'人,总体而言是少数。而且这里头往往带有对现今学术圈生活的误解。喜欢学校生活的人,往往生性比较恬淡,觉得自己适合呆在象牙塔里头悠闲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与世无争。但学术圈最近二十年演变下来的情形已经很不一样了。现在的情形想在学校氛围里生存,通常要性格非常aggressive的人才办得到。比如要有很刚硬的心肠拼命push学生干活,要有八面玲珑的手段到处结交,套取资金,等等。如果既出不了多少活又不能套来资金,好像学校真没有什么理由给tenure。某位导师曾有一次感叹说,幸好他早生了二十年,要是放到现在,他这样的性格恐怕是很难找到教职的,就算找到了也很难生存下去。

当然进了工业界后,你所做的东西通常就和你博士专业研究方向没多少关系了。那么博士这么多年的研究是不是就浪费了呢?这是许多人都会面临的困惑之一。我觉得这要分两方面来说。

首先是博士研究的成果本身。科学研究的一个总体目的是扩展人类的知识宝库、加深人类对世界和对自身的认识。因此你的研究即使在现实中全无应用价值,只要做到拓展人类视野,或者加深对一个领域的理解,就是有意义的研究。但你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你自己不去深化、不去发展、不去鼓吹,也许就这么埋没在全世界每年成千上万博士的论文之中,渐渐被历史遗忘了,这当然是很可惜的事情。另一种可能性是,你的研究正好在这一领域的峰尖浪口,将来还会不断有人引用的你的研究,把这些东西进一步深化发展,但这些后来的进展全都跟你这个始作俑者没关系了,那也很可惜。如果你对自己的研究特别特别珍视,珍视到绝不愿意看到这两种情形之中的任何一种,那么一条出路是努力申请学术界的工作,另一条出路是到了工业界虽然做了跟原方向无关的工作,但业余时间如果精力许可的话还是可以继续原方向的研究的,如果这个研究在生命中如此重要的话,以期将来有一天还有机会能回到学术界。

另一方面是你读博士这几年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所受的专业训练,是不是浪费了。其实人这一辈子这么多年,能学会的东西很多,能做到的事情也很多,但并不是所有学会的东西都能在随后的工作中用得上的。事实上学过的多数技能可能到头来都用不上,付出的许多时间精力也没有你起初预期的效用。()要是对所有这些东西都要可惜一番的话,那恐怕永远没有不可惜的时候了,呵呵。人生是一个过程,经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比如恋爱失败了,没成正果,是不是就应该觉得恋爱中投入的所有时间精力感情都是浪费呢?呵呵。读博士这么个经历,博士学位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拿到了这个学位,就已经达到了人生这一阶段的目的,至于人生下一阶段,未必真要跟这一阶段有什么关系。

而且对许多人来说开始读博士之前未必真地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只是正好导师给分配给的方向好像做起来还挺有趣,就一直做下来了。其间并没有多少机会深入探索其他方向。如果进了工业界,换了个方向做事情,其实是个很好的机会开阔自己的视野,换换口味,以免一直把自己限在一个狭窄的领域里。就算你在学术界里干,也不大可能一辈子呆在同一方向上做同样的东西的,迟早要到处看看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研究,呵呵。

有一种看法是只有在学术界才能有创造性劳动。但是在工业界工作,经常也需要研究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做一些创造性工作的。主要区别是在学术界里干活的目的是出论文,而在工业界干活的目的是出产品。其实不管在学术界还是在工业界工作,新出炉的博士真正从事创造性思考的时间比例都不高。在工业界你要花很多时间做很烦琐的编码、调试、写文档、开会跟其他部门协调等等事情。在学校里呢你要花很多时间写proposal骗钱,教课,管学生;如果一时没有学生帮你干活的话,你也得亲自动手编码、调试等等;还有写论文的过程本身也会有无数时间花在酝酿推敲文法、表达方式、格式等等琐事上,真正创造性思考的时间通常不是很多。

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五)和导师见面到底该谈些什么?

其实见导师无非三个目的:

一、 加深导师和学生的了解和彼此的感情,让导师对将要录取的学生有个具体的认识,从而保证在分数达线的情况下,导师不会拒绝你!在这个目的前提之下,尽量的展现自己,让导师对你本科的专业背景和硕士的课题有所了解,充分的把自己的学科优势展现出来,让导师对你有所兴趣,对你个人的能力表示认可。

二、 和导师的见面也是你最后判断是否报考这个导师最关键最直接的一环,导师在选择同学的同时同时学生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选择一位人品好,学术好的导师,千万不要被网上的一些信息所误导!在很多时候学生处于单方面只被选择的境地,所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于导师的多些了解对你将来的读博生涯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同学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对实验室的课题,老师的为人、性格等等本人很看重的方面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判断,最终决定是否报考这个导师,毕竟网上很多的描述和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

三、 关于考试的细节问题,见面是很好的沟通的机会,所以你要好好的利用这次机会,去之前对于考试的很多环节自己不能确定的,还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帮助的,尽量的考虑到,在和导师沟通的时候交流!比如说,公费自费情况啊,实验室的补助情况啊,专业课的准备上,还有是否招收调换专业的考生啊,只要是你自己不确定的,那个时候尽可能的交流,以免在以后麻烦!责编:小草

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三)考博需要准备多少时间?

关于考博的时间,按一下几个部分分开讨论,考博的时间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1、确定学校的时间。

2、联系导师的时间。

3、英语准备的时间。

3、专业课准备的时间。其实从这些时间的安排大家也就可以知道了整个考博的准备的过程。关于确定学校和联系导师的时间,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可言。可是却在整个考博的过程中却是决定成本与否定最关键的一个时间段。关于考博学校的选择,个人觉得还是学校第一,地点第二,导师第三。当然如果三者都可以兼顾上当然更好。读博本身就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一件事情,所以如果要想读,而且不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的话,就读好的学校,这样也许才不会让自己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懊悔。在城市方面北京、上海我觉得是首选的城市,毕竟一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机遇也很重要……我这里要提到的就是一个人的视野非常的重要,在大的城市读博,在人生面临选择的重要关头,通过在大城市宽广视野的洗礼,我想大家都会作出正确人生选择的。哪怕回到内地,发展毕竟曾经对大城市了解过,经历过,对于以后的发展都是会有帮助的。其实就那几个城市,一个城市也就那几所大学,等到大家确定好城市和学校以后,就到了第二个时间段了,联系导师的时间,这个也是不定的,是不是越早越好,这个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这里只是谈一下时间“长度”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也详细的介绍了,如何联系导师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关于导师联系点 时间,我认为大家可以采用广撒网的方法,首先结合个人的学术经历,个人的学科背景,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等一些方面,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这里大家不要过多的考虑导师是否会要我这个问题,每个导师对于实验室的发展有其自己的规划,你是否是最适合的,只有导师站在她的角度去考虑才是最真实的,所以不需要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就放弃了,确定好导师以后,就给他们发email,关于如何写email详见,通过他们回信来判断导师是否对自己有兴趣。在这种方法下再去确定导师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根据导师的回信,一般会找到几个对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最后再根据个人的情况有所取舍,留下一到两个继续保持联系,继续保持联系的目的,一是找到一个最自己最敢兴趣的,这样可以在保证分数够的情况下,肯定录取,二是为了对于导师的为人还有实验室的课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最终的判断提供信息。到目前为止学校、导师都确定了,这一步走好了,才能保证你一下的复习是有意义的。其实对于考博而言,考试都是一件较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呵呵,和以后读博的感觉很是相似!所以省下的就是准备英语和专业的问题了。在准备考试之前,要做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收集资料,收集关于历年考博的英语和专业课的真题,这样对于大家选择去考那些专业课和最终准备专业课都是很有帮助的。关于考博真题的收集大家可以看看,这些时间还是很快的,因为市面的上真题就那么多,如果可以买到的大概大家不怕花钱的话,几天就可以买到,如何实在买不到的话,大家只知另想办法,比如说向在读的师兄,师姐么求助,毕竟在广大的考博大军中,群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很多稀有的资料总会有朋友可以有渠道收集得到。就看大家的毅力和诚心了。联系好导师收集好资料,现在几乎就可以开始闭门造车了,造一辆驶向博士学位的大车,关于英语的复习我觉得是贯穿整个考试甚至生活之中的,毕竟在以后的工作中,英语是使用最多的。在考试准备期间,大家可以结合历年的真题,做有针对性的练习,每天时间不需要花太多,千万不要放,一直保持到考试,最终的胜利还是属于我们的!专业课的复习,如果不是换专业的花,对于理工科的话,如果收集到历年的真题,我想大家复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学了这多年,用了这么多年的课程,再加上有真题作为指导,大概花费上一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对于文科而言,平时的修炼还是很重要的,很多的主观题目没有平时的积累,很难可以达到那种深度的。所以个人觉得和英语一样,每天有所进步就可以了,如果再能收集到真题,结合到常考的专题和最近的热点,有所专题的训练和联系。一定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考博,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考法,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向前辈请教,学学前辈的考试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说了这么多也没有给大家一个固定的准备时间表,只是想通过这个文章让大家对于考博有所认识,对于整个过程有所把握,每个人都能制定计算出自己的考博时间。确定学校的时间:大概一周左右确定联系导师的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英语复习的时间:每个人情况不以大概2-3个月左右专业课复习的时间:两个月左右的其实考研和考博两次只不过是许多考试中平常的两次。不同的是他们可能决定你未来两三年的路往哪里走,所以比其他的考试意义重大。人生是个很大的考场,前面还有更多的考场,考研考博也只是给自己的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一个平台和资本,最重要的,还是明白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那条路应该向何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