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川大深挖地图文献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李心月
10月23日上午,由四川大学主办的“全国城市地理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北大、中国社科院、首都师大、川大、上海师大、河南大学、云南大学、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全国多家高校、相关研究单位的几十名教授、研究院,围绕“城市地理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研究”大主题,分别就“城市古旧地图整理与研究”“域外古旧地图整理与研究”“区域历史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及其他历史地理相关研究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享、讨论。专家学者们深度挖掘包括古旧地图在内的历史地理文献信息,将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智力支持。
该研讨会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地图出版社承办,得到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的支持。四川大学图书馆馆长党跃武主持了开幕式。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孝聪教授、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钟家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陶宏教授作了致辞。
成渝东大路的历史是怎样形成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李孝聪的演讲主题是“古地图上的城市兼论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他提到中国城市是权力和制度的象征,王朝时代以京师、省、府、厅、州、县等建制城市代表国家的统一、并由官府绘制成地图的形式加以确定。交通导致城市人口增长、城外普遍形成了关厢,或依托旧城拓建的新城,在地图上表现。19世纪后,租界商埠地,改变了城市的形态和功能结构。现存近代中外绘制的城市地图反映历史的进程。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教授的演讲主题是“成渝东大路与成渝双城行成的历史过程考察”。他重点阐述了“东大路”以及“东大路经济带”的出现,在成渝之间交流的重大作用,以及它随着社会动态而兴趣、衰落的历史,以及其在当下、未来成渝融合发展中的作用。东大路出现于明代巴县崛起,东大路话语出现在清末。他还指出东大路在明清是(沱江)水陆两运。东大路路过自贡盐业大区,也有蔗甜大路、棉麻大路、烧酒大路和土陶大路,形成“咸的自流井”和“甜内江”等。
云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成一农的演讲题目是《王朝是帝国吗?——以以寰宇图和职贡图为中心》,他主要阐述了“帝国”“天下”“天下秩序”等核心概念,提出“王朝是帝国之上的概念,中国只是王朝的核心,王朝是中国和四夷的结合”等等观点。
成一农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研究员牛淑贞以“铁路与近代东北北部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的变动”为题做了论述。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钟翀以“日本内阁文库藏中国城市地图珍本集释——兼论海外专馆藏图之创作背景与图史互证”做了精彩的发言。
从航海图到“天上的地图”
专家们的地图研究丰富多彩
下午学者们围绕城市古旧地图整理与研究、域外古旧地图整理与研究、城市历史地理研究,以及四川大学图书馆镇馆之宝、列入第二批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纳入 “古籍善本再造计划”的《四川全图》等主题,继续展开研讨。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萍分享了“西北城市古旧地图谱系及其价值与利用”,谈到了古旧地图数字化和数据提取(《西京市区图》数字化),地籍图和地测图的数字化等主题。中国社科院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孙靖国的主题非常吸引人——“中国古代地图上的航线”,他先是介绍了绘出航线的若干地图,比如《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郑和航海图》《日本岛夷入寇之图》《东洋南洋海道图》等。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小红分享的主题是“历史时期水与成都的人居环境”。她梳理了成都河网水系变迁,指出成都位于岷江和沱江的分水岭,其南端地势高于河道,使得供水和治水十分方便。她还分享了自己研究的古代诗文中的成都“水文化”要素,历史时期水与成都人居环境特征分析等。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汪前进则以“舆图:地理学的图像语言、古文明的可视载体”,阐述了二千多年中国地图的本源与嬗变。他谈到东方文明中的地图起源,现存最早的地图其实是建筑平面图——兆域图,蔡伦之前的纸质图,《水经》之前的水道地图,天上的地图——古星图等重要概念。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覃影的《乾隆〈四川全图〉研究的几点思考》,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李勇先的《新发现清末手绘孤本〈四川全省府厅州县调查户口划分区域图〉编纂体例及其价值研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罗凯《白璧微瑕:〈元和方镇图〉存在的几个问题》,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罗明良《GIS 可视化表达的城市:组团、轴线与关键点》,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霍仁龙《近代英帝国在中国藏南地区的地图测绘与中印边界演变研究》,河南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张保见《〈西康省三十万分一图〉述评》,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李卫朋《嘉陵江川东北片区清代水旱灾遗存调查及其量化研究》,都非常精彩。
研讨会期间还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年历史地理学者论坛,并将进行成渝古驿道龙泉段实地考察研讨活动。
专访|四川大学户外运动研究所专家
基于海子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提供多元课程与项目:森林康养、户外运动、自然探索、人文赏析、艺术创作等,海子山携手四川大学,为广大康养人群构建沉浸式体验健康生活营区。
PART1关于绘制
您在海子山基地的地图绘制有没有什么难度?制图的必要性或意义在哪里?
冼老师:因为最近几年很多户外的一些事故的发生大多数都是那些驴友迷路,那么很大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个专业的地图,或者有地图但他们不会去看,不知道该怎么用地图,就造成了这些驴友在野外迷路了,随之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甚至失去生命。所以我觉得我们从事户外这个行业来说学会用地图、看地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技能。我也了解了一下海子山这个项目基地的范围也是非常大的,有73平方公里,如果没有一张好的地图的话,那么当我们的客户或者游客来到这里,他其实在这个山里面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希望海子山能有比较专业的地图,能教会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怎么去使用。而且他们在整个过程中,也相当于在自我学习,而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整个户外运动的过程而言,是对自己生命的保障。
PART2 关于未来
在海子山踩点的这段时间,有没有激发您一些灵感呢?
徐老师:这几天在咱们海子山交流的活动当中,我们把海子山周围线路都看了一下,一是海子山本身的地形地貌比较丰富,二是植被及动植物也比较丰富,所以通过这两个比较大的物资来说的话,对我们后期开展营地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地理保障,现在国家大政方针中,“双减”以后,家长朋友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进入体育当中去,那么我们的营地教育就能更好的诠释这块的内容,它将孩子们带入了户外的学习当中,与自然更好的融合,更好的学会与自然相处,其实也是社会大和谐的一种展现。
PART3 关于发展
海子山户外运动研究基地的成立,对生命健康教育的发展,有哪些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生命健康教育营地专家:曾经我们也尝试过在其他地方建立科研基地,但由于各种资源的欠缺或不完整性导致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够实现全周期、全龄段、全过程的生命教育体系,而海子山能够实现这些。我们从十年前开始做紧急医学救援的医生、护士的防灾技能培训,开始我们能够实现全龄段,也就是三岁的孩子,甚至在襁褓里的婴儿,而且生命的全周期是从胚胎开始。在海子山这种负氧离子如此丰富的情况下,对备孕的夫妇来说是一种极佳的选择地点,我们甚至可能跟高科技结合,让他们在这种环境当中去孕育新的生命。另外随着人的社会压力的增长,亚健康问题的出现,比如糖尿病人,我们会在这里叫21天的周期训练营,可以教会糖尿病人运动和饮食的方式,甚至食物如何去烹饪,都将在这个营地呈现,这就是其他营地不会实现的,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具备吃、住、行这一系列的东西,而海子山与我们想要的这种全周期、全龄段、全过程的理念不谋而合。
四川大学典籍陈列馆开馆 在典籍里品历史
162平方米的古朴空间里,典籍展品陈列其中,不乏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捐俸所置图书,如今公众可在四川大学典籍陈列馆近距离赏析这些展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中华文化。4月21日,四川大学典籍陈列馆揭幕仪式在四川大学图书馆明远讲坛举行,标志着全国高校图书馆首家典籍陈列馆正式开馆。
作为中国西部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四川大学图书馆有着丰富的典籍资源。如今公众可循着典籍陈列馆里展陈的100余件展品,探寻历史,感受中华文化。
九大板块 再现收录典籍风采
位于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三楼的典籍陈列馆,被细心地分成九个部分,分别展陈中华书史和纸故事,馆藏的中文古籍、西文古籍、雕版板片、红色经典、捐赠图书、校史文献、舆图资料和书札碑拓等。
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缘起1704年锦江书院的藏书之轩。1875年,为解决尊经阁藏书和生员学习用书的不足,张之洞用自己的俸禄,为尊经书院的生员购置大量图书。到了1902年,在全国“废科举、兴学堂”的背景下,尊经书院、四川中西学堂和锦江书院合并组建四川通省大学堂,“张之洞捐俸置书”在岁月的长河中几经周转,最终成为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重要馆藏。另外四川大学老校长张澜、华西协合大学首任校长毕启、华西协和大学开创者之一启尔德、四川大学杰出校友巴金等给四川大学捐赠了大量书籍。这些图书沿存至今,堪称巴蜀文化之渊薮,是四川大学历来重视经典讲习和教材建设的重要见证。
馆藏珍品 诉说巴蜀芳华
“吴大猷、萧公权、钱崇澍、赵尔宓、刘承钊、柯召、张文裕、童第周、吕叔湘、侯光炯、顾颉刚、傅斯年、陈荣悌……在典籍陈列馆中,可以看见这十三位名家当年在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记录。”四川大学教务处处长党跃武介绍说,馆中还收录了20世纪40年代《大声》《前进》《川大文摘》等川大师生校友编辑的红色期刊,见证了当年川大学子爱党爱民、立志报国的热血情怀。
馆中还收有8块珍贵的雕版,它们是四川大学各个历史时期的刻书牌记。四川大学典籍陈列馆工作人员丁伟介绍,牌记,相当于现在的版权页,揭示刻书时间、刻书者、刻书机构等信息,这也是进行古籍版本著录的重要依据。“8块雕版里,既有锦江书院的刻书活动,也有尊经书院的刻书活动,还有表明捐赠板片给尊经书院的雕版。”丁伟介绍。
《四川全图》也是馆藏珍品。该作品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师董邦达领衔绘制,共一百五十幅,详细描绘四川境内每个府县的山川、城邑、坛庙、衙署、营制、仓储情况,疑为乾隆初年用兵金川时所作。“根据梁正麟的跋文,可以考证,此图本为清宫所藏,庚子事变后流落民间,几经辗转,于二十世纪三十年入藏四川大学图书馆。”丁伟介绍,《四川全图》不仅是董邦达的绘画杰作,也是馆藏中最早的手绘设色地图,“通过此图可以考察国家盛衰、地理沿革、制度变迁,特别是考证四川历史地理尤为重要,艺术性、学术性并重,堪称‘镇馆之宝’。”(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边钰)
成都地铁8号线在双流区境内只有5站:都位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周围
成都地铁8号线正在全面的修建当中,其南部的5个站点位于双流区境内,并且都是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周围。
双流区是成都市南部的郊区,由于成都市重点发展的区域在南部,因此双流区已经有了多条地铁线路。
成都地铁8号线在双流区境内只有5站,数量不算多,这些站点都是围绕在四川大学的周围。
下面地图表示了成都地铁8号线在双流区内的站点情况,黄色阴影部分就是双流区。
在双流区内成都地铁8号线的5个站点分别是:莲花站、文星站、川大江安校区站、珠江路站、顺风站。从地图中可以看出,这几个站点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四川大学(江安校区):
文星站、川大江安校区站、珠江路站三站就是四川大学的三个角顺风站在四川大学的北部莲花站在四川大学的西部下面地图表示了四川大学与成都地铁8号线终点站的关系。
成都地铁8号线南段的几个站点,基本上就是按照四川大学的走向来设置的,就连终点站莲花站,也位于距离四川大学不远的地方。
在双流区的这片地区里面,四川大学(江安校区)站距了很大的面积,在地铁站方面,这个地方被简称为“川大江安校区”,成都本地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下面就是成都地铁8号线土建工程的珠江路站到顺风站,这一段是完全位于双流区境内的。
下面照片就是成都地铁8号线文星站到川大江安校区站的施工,这个区段是位于双流区境内的另外两个车站。
成都地铁8号线的南段工程也是一期建设的一部分,这里面5个站点位于双流区的境内。
双流区境内四川大5站都是距离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很近的,其中三个就是四川大学的三个角。可以说成都地铁8号线在双流区境内的区段,基本上就是“川大段”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一所年轻的大学,亮点也颇多
成都市大学最著名的当属四川大学,这个百年老校实力非常雄厚。在其后面就有一所年轻、却又不凡的大学,这所大学就是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5年建成,是一所应用型大学,致力建设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今年好像已是西部第一独立学院)。友民们可能觉得这就是一所普通二本大学,依托四川大学资源而已,没有亮点,那么艾坤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艾坤来到这所大学游玩一圈之后的感受吧。
“白宫”图书馆
来学校之前呢,我也是科普了一下,网页旅游推荐第一点就是图书馆,所以来学校先到了图书馆。在成都所有大学图书馆中,本人觉得此学校图书馆建筑最具特色。
首先正对学校大门中轴线,采用欧式建筑,其与美国白宫建筑非常相似,没有百分之百,也得有百分之七十。除了光鲜亮丽的外表,再看看里面。首先看到的是地球仪和图书馆提字,具有先进感的就是智能服务机器人。
抬头一看有六层,走进一层楼,看到的便是正在自习的锦城学子和满屋子的书。“白宫”图书馆也是成都图书馆的分馆,还获得先进图书馆等称号。图书馆旁边有一座假山风景,天气晴朗,站在桥上拍摄景色绝对是大片。
大学首创劳动课及现有的农场
网友拿出手机搜索“大学劳动课首创学校”,显示绝对是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这个让艾坤非常的惊讶!大学里面还有让同学们下地种菜的一门课,而且还是必修课修不满学分拿不了毕业证,可想这所大学管理制度还是很严格,让同学切实感受到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农场就在图书馆左边,到这先看到的四个字“劳动光荣”,感觉有10多亩地,近距离看种的是季节性蔬菜,现在种地有菜籽苗、豌豆、胡豆…大棚里好像还有蔬菜但是我也不知道。锦城大学农场夏季与秋季也是最忙的,前两个月央视日报也是报道过本校学生割谷子、打谷子的,可想学校劳动课知名度。所以让同学上劳动课,也蕴含其道理。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大楼
这四个字呢都分别代表学校的四所主楼,一听这个名字呢,就感受到了学校把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到了平时生活中。其中忠孝、仁爱、信义三大楼是教学楼。和平大楼是办公楼,也是校内最大气的建筑,分为了主楼、西楼和东楼;建筑风格呢也是那种西式风格,毕竟是刚修不久的大楼,也是给锦城撑排面的哈。
五食堂
学校逛完一圈呢,看了看三处的食堂,最美的食堂就是那第五食堂(农场左边的五九广场)。五食堂是在那里所说的五九广场二楼,上楼前先你会看见这些字“全力打造最有温度,最有情怀,最好品质的校园食堂的”。
这个可不是没有作假随意宣传,首先看到的就是座位排列整齐,几乎每两米处就有植物盆栽,大的小的盆栽都有,各种吊灯,咖啡馆式的设计都有。最温馨的是还有音响放歌,这可能就是刚高考完的同学们梦寐以求的食堂(情侣很多哟)。
虽然年轻但美景与先进教学方式都有,所以爱上这里就来这里看看。(学校地址地图一搜及知,但是学校在门口在修电车,来之前最好回避拥堵期)。想了解更多学校特色,那就赶快留言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