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汉语接受外来成分影响的特点

汉语接受外来成分影响的特点

发表时间:2024-07-25 13:01:19 来源:网友投稿

汉语接受外来成分影响的特点如下: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汇成分时不习惯只把汉语音节和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记音符号来使用,即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借词方式,而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语素来构成新词,喜欢用意译闻或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成分。即使要利用借词形式,汉语也总是想方设法地使借词的形式带有意译的成分。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在音译形式上加上汉语表示类名的成分,即在音译形式上面加上一个意译的成分对所表事物的类属作出说明如“沙丁鱼”sardine,“卡片”card等,另一种做法是在音译外语词时,尽可能选用与外语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使人们能够从汉字的意义上获得借词词义的提示。如“俱乐部”cluB,“香波”shampoo等。

汉语简介

汉语即汉民族共同语,是世界主要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属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除了中国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14亿(3000万人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标准语是以北方官话为基础、东北官话为辅助逐渐形成的。它的标准音是北京音。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在广义上是指汉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中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

汉语也曾对其周边的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例如日语、韩语、越南语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以及汉语书写体系文字。汉语是一种中国语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