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水流、松散岩土物质和一定的地形条件。因此泥石流的类型也较复杂。
(一)按泥石流的水源和物源条件分类
1.冰川泥石流
主要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气温增高或集中融水的春、夏季节,发生的地点多集中在现代冰川和积雪区边缘地带。冰川型泥石流可进一步区分为: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②冰雪融水与降水混合型泥石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这种泥石流往往由地震引起的雪崩、冰崩消融酿成,如1964年美国阿拉斯加地震引发的26条冰川同时发生的大规模冰崩泥石流;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
2.降雨泥石流
主要是在降雨条件下,尤其是在大雨或暴雨条件下,地表松散物质,如土壤、碎石等在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汇成集中急速洪流。这类泥石流多见于山区沟谷,也可出现在松散物质较厚的斜坡体上,伴随滑坡同时形成。
3.溃决泥石流
堤坝和堰塞湖溃决形成的洪水所导致的泥石流称为溃决泥石流。这类泥石流往往发生在河谷区,几乎没有重复性,固体物质主要是蓄水体下游河谷两岸和河床中的松散堆积物。由于水流强大,且下游大多为人口稠密区,一旦发生,将损失惨重。
4.弃渣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往往是人为活动考虑不周,留下隐患所致。激发因素主要是降水,特别是暴雨或春汛时节的集中冰雪融水,固体物质大多为筑路、开矿、大型工程弃置在沟谷中的废土石。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矿山尾矿坝溃决的泥石流危害均属此类。
(二)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
1.水石型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所含的固体物质主要为石块、砂砾等粗颗粒的岩石碎屑,黏土质细粒物较少,主要发生在基岩裸露的山区,如碳酸盐岩、砂岩、花岗岩的侵蚀河谷中。由于缺少黏土质,流体的黏稠度较小,水流携带的固体物质主要以推移质为主,进入开阔的堆积区,水石分离较快(图4-1)。
图4-1石型泥石流
2.泥石型泥石流
泥石型泥石流是由浆体和碎石组成的特殊流体,固体成分可以包括粒径小于0.005mm的黏土到几米乃至数十米的大漂石。当黏土物质含量较高时,流体呈粥状裹携大的石块快速运动。其堆积物常为黏结较牢固的土石混合物(图4-2)。
3.泥流型泥石流
泥流型泥石流主要由黏土和粒径较小的岩石碎屑组成,其中碎屑物质含量较少,偶尔可见较大石块。由于黏土质含量极高,泥水流黏度大,常呈稠泥状。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发生的泥石流常属这种类型(图4-3)。
图4-2石型泥石流
图4-3流型泥石流
(三)按泥石流的黏稠性分类
1.黏性泥石流
这类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为40%~60%,最高可达80%,主要为黏土和粒径小于0.01mm的粉砂组成,粗粒物质如粗砂、砾石、块石等较少,流体容重大于1.6t/m3,黏度值大于0.3Pa·s,常呈黏稠状,浮托力大,能够顶托巨大块石前进,流动中遇弯道或障碍物时,有明显的爬高能力,甚至可爬越高5~10m的阶地、陡坎、导流堤坝,由于冲击力强,直进性好,偶遇弯道可直接冲撞,截弯取直,进入堆积区不发生明显的散流,堆积体多呈长舌状或岛状,无明显分选特征,但在剖面上可分辨不同时期的沉积层面,沉积物内部有气泡,表面凹凸不平。
2.稀性泥石流
稀性泥石流固体含量相对较少,一般小于50%,主要由粗粒碎屑和石块组成,黏土和粉土等细粒物质只占固体总量的10%~40%,流体的容重介于1.30~1.60t/m3之间,黏度值小于0.3Pa·s,运动时固液两相做不等速运动,浆液流速大于石块,石块以滚动或跳跃方式前进,具有很强的冲击和铲刨能力,进入堆积区常呈龙头状或堤坝式条带堆积,固液分离现象明显。
(四)按发育泥石流的地貌分类
1.坡面型泥石流
坡面型泥石流指在山体的坡面上形成的泥石流。其特点是无恒定的发生地点,也无明显沟槽,往往只在活动时出现圈椅状的周界。这种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坡度大于30°的斜坡上,物源以地表松散盖层为主,主要是在地下水和暴雨诱发条件下发生。暴雨过程中的狂风可能造成林木倾倒,使坡面局部破坏。坡面型泥石流可在同一坡面上多处发生,呈梳状排列,但无后续性和重复性,通常规模也较小。
2.河谷型泥石流
河谷型泥石流一般发生在河流分支的低级别流域中。河谷中一般常年有水,但流量不大,只有在雨季暴雨频繁时才会酿成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主要为分布在沟槽两岸和河床的堆积物或河谷中分散的坍滑体。由于河谷宽窄不一在稍开阔处可形成泥石流的堆积,所以其轮廓常呈串珠状。这种类型的泥石流具重现期,但偶然性较大,在许多情况下,洪水泥沙形成的流体更接近山洪。
3.标准型泥石流
标准型泥石流是指具有明显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之分的泥石流发育空间,所形成的泥石流。其发育空间一端为形成区,另一端为堆积区,中间由流通区连接,总体轮廓呈哑铃状,其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形成区周边崩滑物和少量面蚀、沟蚀的堆积物。一般情况下沟谷中无常年流水,只在雨季有洪水产生。这类泥石流有重现期,但周期不稳定,难以预测,发生的规模与形成区的规模、物质聚集量和降水强度有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