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4-07-25 16:58:59 来源:网友投稿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也是要具备智慧、讲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

  一: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女儿朵朵还没出生,我就开始规划她的未来。7个月起开始识字,把所有的家具都贴上汉字标签。从《三字经》、《千字文》到唐诗,一字一句地教她背诵。朵朵的记忆力非常好,背得又快又准。这令我骄傲不已。可等她3岁,问题却来了:她太安静了,同龄孩子都在外面玩,她却一个人在角落里看书。这让我开始反思:我的操之过急会不会毁掉她本该快乐的童年?我小时候和小伙伴快乐无忧地玩耍,和神奇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哪有什么早教?哪认得什么字?现在我不是也很好吗?

  我决定改变,不再强迫朵朵额外学太多知识,而朵朵的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每天看着朵朵自由、开心的笑脸,我感到无比知足。

  专家点评:童年生活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价值。可孩子的童年却常常背负成人太多的期望,未出生时就提前规划,7个月就提前教识字、背唐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代价就是牺牲孩子的快乐和自由。可喜的是妈妈及时反思了自己的问题,果断放弃,让女儿回归了快乐童年,获得了健康成长。

  二:别让强制的学习夺走童年的快乐

  在望子成龙的心态驱使下,我曾给过孩子很多强制的爱。比如周末我给他安排了一整天的课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稍有退步我便会大发雷霆,甚至动用家庭暴力,我常常能看到孩子眼中的怨恨与不满。每当孩子厌烦的时候,我又是好言相劝,又是物质奖励,把我以为的特殊的爱强加在他身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物质已不再有吸引力,而且他开始极力地避开我。学习无情地拉开了我和孩子的距离。

  我也想当慈母,可事实上,我却是个暴母,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是不是太自私、太功利了?

  去年我参加了教育心理学的培训,我懂得了很多,重新找到了爱的方向。作为母亲要让孩子在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学习,而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在焦虑与紧张的氛围下生活。我要改变先从放下自己的期望开始,尊重孩子的兴趣。

  专家点评:我们常常借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孩子背负我们的焦虑,完成我们未完成的期待。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按他的节奏成长,胜过所有爱的语言和物质。

  三:别让过度赞美麻木了孩子

  明明很喜欢画画。可是有一次展览作品的时候,他噘着嘴说:不论我画成什么样子,老师都会说画得真不错。小海(班上的小朋友)胡乱涂上颜色老师也会夸她,还给她和我一样的奖品,真没意思!

  薇薇也是从小被爸爸妈妈夸大的,偶露微笑,大家就赞赏:宝宝笑得真好看!刚咿呀学语,大家就夸奖她:宝宝真聪明!甚至连发脾气耍性子的时候也不忘赏识:薇薇真有个性!可随着她慢慢长大,家长和老师渐渐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薇薇只愿听好话,不能听任何批评,而且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

  在我带过的班中,有不少孩子在盲目的表扬和肯定中极易自以为是,甚至出现沮丧、愤激、退避或敌对的行为,家长却浑然不觉。

  专家点评:过度赏识和不必要的赞美,并不能有效表达你对孩子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让孩子过于依赖外在的评价,而没有真正投入到事物本身,久而久之,还会弱化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缺乏做事的动力。

  四:打碎的是碗还是心?

  有一次,女儿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碗里的小料溅了我一身,我不禁大喊一声,女儿看看被惊吓的我,看看被打碎的碗,惊慌失措起来,怯怯地对我说:妈妈,你打我一下吧!她的表情与话语告诉我她已经知道错了,我为什么还要再责备她?于是我微笑着对她说:妈妈原谅你了,下次可要小心哟!女儿嘴角又露出了笑容,感激地对我说嗯,妈妈,我记住了!于是又开心地玩了起来。

  事后回想她的那句话,我还是颇为吃惊。为什么她让我打她?是不是我平时对她伤害太多了?多少次,我在干家务,女儿无意添乱,我会不耐烦地呵斥她;多少次,下班回家一身疲惫,女儿找我读书,我头也不抬地拒绝她;又有多少次,女儿磨磨蹭蹭,我会一边责备一边拎着她下楼女儿怕自己做不好惹妈妈生气,更害怕妈妈的责备和惩罚。

  打碎了碗可以再买一个,但打碎了孩子的心却无法再挽回。作为父母多一些宽容与耐心,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

  专家点评:打碎碗的刹那,家长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接纳了孩子冒失的行为,还给孩子一份安全感;平静的背后,家长的心却波澜起伏,我们看到了她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觉察,与孩子的对话。当个好妈妈不容易,就是要经历这样的成长!

  五:填鸭弥补不了爱的空白

  我曾经在上班路上遇到过这样一位妈妈,妈妈看上去很博学,一直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讲各种知识,而这些知识一听显然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范围,结果孩子很少回应,连一点表情都没有,谁知道孩子听进去多少呢?

  还有一次在图书馆,我看到有一位妈妈一直在给四五岁的孩子读书讲故事,一本接一本,一个接一个都不停息,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来了。从孩子呆滞的目光能看出,他早就听烦了。

  我不禁感慨,这些妈妈忘我地付出,似乎想倾自己所有灌注到孩子的世界里,恨不能孩子能马上全部吸收,快快长大成才。但是事实呢孩子被填鸭,没有透气的机会,最后变得麻木厌倦,成了妈妈手中的傀儡。

  专家点评:能说这样的家长不爱孩子吗?他们的爱里附加了太多的期望,大量知识信息填鸭式的教育并不能弥补孩子情感的空白,不能代替亲子之间的自然沟通,更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这样的爱,终究是伤害。

  教育孩子的建议

  1.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2.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3.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请参看没办法的时候怎么办部分。

  4.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既然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生活,那么生活就是教育的方向。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就是孩子将来需要的;现在考验我们的,将来也会考验孩子,我们面临的烦恼、挑战和机遇,将来孩子统统会面临,虽然时代气候不断改变,但是与人相处、消化压力、抵抗惰性和软弱、克制欲望、自我推销、打开局面、把握机遇等基本问题是亘古不变的。

  我们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不仅为孩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更传递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所以我们做人的时候,也是在做父母,我们生活的过程,无时无刻不是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无时无刻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教育孩子的技巧

  第一天,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坚决不要大吼大叫,一整天耐心地和孩子说话。孩子会感觉非常不适应,认为不是自己的父母。

  第二天,邀请孩子和自己一起准备家庭早餐或家庭晚餐,不要嫌弃孩子笨手笨脚,要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动手。孩子会感到更加不适应,他们会感觉自己的父母正在发生改变。

  第三天,和孩子一起玩一次游戏,可以是堆积木。一起玩游戏可以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开始有点感动,认为自己到父母正在发生改变。

  第四天,当孩子和你聊天时,无论你多忙,马上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认真地听他们说话,和孩子一起互动。孩子会感到不适应,从父母的不屑一顾到得到父母的关注,孩子会感觉很奇怪。

  第五天,给孩子留一张充满爱的便条。孩子看到后会非常感动,他们会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甚至会给你回信,说说自己最近的想法。

  第六天,带着孩子一起郊游,告诉宝宝你是多么爱她。孩子会感到非常肉麻,但心里也会非常感动,甚至落泪。

  第七天,和孩子们一起看看家庭照片,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在关注他。孩子会回忆过去,会想起以前的美好。

猜你喜欢:

1.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具体有哪些

2.教育孩子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3.教育孩子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4.父母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5.名人教育孩子的简短事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