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的古诗白居易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寒露时节梧桐叶上,露水凝结成霜。这样冷的天气了,怕是到了晚秋了吧。露净万物真是好看!不要嫌烦,等到天亮了,露水干了,再想看就难了!
《斋心》
唐·王昌龄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山中修炼时所写,女萝等植物覆盖了石壁,溪水幽幽地流着。紫葛、菊花在寒露时娟娟地开放着。早晨喝花上的露水,晚上就静卧在松下,享受轻风。
在这样的环境中,王昌龄最后说,日月洗涤了我的魂魄,天空寰宇都倍觉空阔。
《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寒露时节王安石在庭院之中,感慨秋日漫漫,寒露来了,身上的衣服也觉得单薄。这样的夜中王安石想起了自己的好友。
在这样一个深秋时节,许多人同王安石一般,会想念友人,在这样的深秋中,愿友人珍重自己,好待来日相见。
《秋日望西阳》
唐·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情增。
太行山下黄河水,铜雀台西武帝陵。
风入蒹葭秋色动,雨余杨柳暮烟凝。
野花似泣红妆泪,寒露满枝枝不胜。
秋日多是悲凉思归之句。
古木苍苔垂下来好几层,行人一看这些,便增行旅之情。此时正值秋日,风援着蒹葭,雨后的杨柳上凝结了暮烟,那些野花像是女子哭泣一般,寒露凝霜,结在枝上,树枝都要无法承受了。
《池上》
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池上的景象。
袅袅的凉风吹动,凄冷的寒露凝结。兰草衰零花越来越白,荷破叶子却更青了。沙鹤独自栖在沙滩上,两只水萤齐飞。如果说寥落孤寂的境地,那就是酒醒之时看着这些凄冷景色。
《玉蝴蝶》
宋·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柳永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词人凭阑远望,但见秋景萧疏,花老,梧叶黄,烟水茫茫,故人不见,悲秋伤离之感充盈心头。
在下片中回忆昔日文期酒会、相聚之乐,慨叹今日相隔遥远,消息难通。最后“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回应开头“望处”。
全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晚次宿预馆》
唐·钱起
乡心不可问秋气又相逢。
飘泊方千里离悲复几重。
回云随去雁寒露滴鸣蛩。
延颈遥天末如闻故国钟。
这个秋日的寒露时节,钱起漂泊千里,想家了。
飘泊在外很多时间没有再相宜,可秋天来了,思念也来了。飘泊千万里离家的悲伤又增加了许多重。云彩跟着大雁去了,寒露滴着蟋蟀等鸣虫。伸着脖子遥看着天边,就像听到故园的钟声一样。
《木芙蓉》
唐·韩愈
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这首诗写木芙蓉花。
芙蓉因其花皎若芙蓉出水,似莲花展瓣,故名“木莲花”,而莲似芙蓉,又名“水芙蓉”,两者名归一宗,所以词中才有“认同宗,莲与芙蓉”。又莲生于水故曰“水间红”,芙蓉开于晚秋,可谓天生“寒露中”。
芙蓉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又名“拒霜花”。芙蓉临水波光花影,相映成趣,若芦枫为伴,则更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