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贵州常识问答题

贵州常识问答题

发表时间:2024-07-25 17:29:21 来源:网友投稿

1.贵州省知识问答

1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铜仁地区)

3.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威宁韭菜坪)

4.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铜仁,为42.5C)

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威宁,为–15.3℃)

9.贵州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10.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14.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今贵阳地区))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15.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明代)

16.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18.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文庙).

19贵阳市人民***和贵州省人民***成立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1月23日、12月26日)

20.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21.贵州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5000美元)

22.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那个朝代和时期(解放后)

2.知识问答题

答1:我这样做:打电话长话短说,在外吃饭剩下的要打包,自来水用完随手关掉。

答2: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湘西苗族属其中之一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服饰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饰,男女差别很小,一律是“色彩斑澜”;上身穿花衣,下着百褶裙,头蓄长发,包赭色花帕,脚着船形花鞋,佩以各种银饰。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指令“服饰宜分男女”之后,变化较大,甚至有很多人全换上***服装。

如今天的永顺、龙山等县的苗族,其服饰与汉族已无分别。但在花垣、保靖、凤凰、吉首、古丈、泸溪等县境内,苗族的服饰尚有特色。

苗族男子的衣饰较为简单;头缠布帕,身穿对襟衣,衣袖长而小,裤简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脚。头帕有青帕和花帕两种,帕长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

缠戴时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颜色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为七颗。

有的青年男子,为使人欣羡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层的衣服只扣最下边的一对纽扣,第二层衣服扣下面两对纽扣……以此类推,一直到扣完最里层的七对纽扣为止。

这样层层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别有一种情趣。与苗族男子的简单衣着相反,苗族妇女的服饰十分精美复杂。

头帕: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内面。

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者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

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

所谓“头上帕子四个角,四个角上绣飞蛾”,说的就是这种白帕。首饰:苗族妇女的首饰,造型精美,种类繁多。

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饰、银饰、铜饰、铝饰、玉饰等,而以银饰最为普遍。从佩戴的部位分: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签、扣绊等,而以手镯和戒指必须常戴。

从造型上分仅耳环一项,就有瓜子吊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圈圈耳环、龙头耳环、梅花吊瓜子耳环、耙粑耳环、龙头瓜子吊耳环等等。衣裤及其他:苗族妇女的衣服,过腰大而长,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

袖口之大约在一尺以上。胸前及袖口习惯要滚边、绣花或缕纱,并要加上栏杆花瓣于其问。

有的还需在开岔和放摆前后两面的边缘刺绣挖云钩。衣服式样一律是满襟,无对襟式。

制作一套苗族妇女的衣裤,缝工、绣工精致的,需工日数十。裤子较短裤脚较大。

裤筒边缘的滚边、绣花或数纱与衣服相同。礼裙长而宽下脚沿边满绣花纹,并滚栏杆及大小花瓣,五光十色,焯耀眩目。

鞋子满绣花头尖口大,后跟上耳,以便穿着。解放后在一些苗汉杂居地区,苗族服饰受汉族的影响较大,一些青年已改着汉装。

二、节庆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1.赶年场。

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

年场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异常热闹。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青年男女也多利用这种机会,物色情侣,谈情说爱。

歌郎歌娘更是大显身手,三五结伴,说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盘根,或祝贺,或叙述传统故事,或即兴演唱新词。唱的人愈唱兴致愈高,听的人愈听精神愈振。

即使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年场也要如期举行。2.三月三。

这是湘西苗族的传统歌舞节。这一天苗族人民自动集中到约定的歌场上,参加对歌、听歌、跳舞、观舞,尽情欢乐。

3.赶清明。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节,又称“清明歌会”。

相传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之中,一切日常用品都必须到比较远的汉区赶场交换,常常受骗上当。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约以清明节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场期,互相交换物资,同时会见亲友。

这样.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会”了。清明歌会均有传统的中心会场。

吉首市东部的苗族人民赶清明,其中心会场每年都在丹青的清明场上。到时苗族歌手以手托腮,引吭高歌,你唱我和,喜气洋洋。

有的唱到夜幕降临仍不肯散会,一直唱到通宵达旦。4.看龙场。

每年从农历三月谷雨那一天算起,逢辰便是看龙El,习惯称做看头龙后十二天又轮转到辰日,再逢看龙之日,男女老少,均休息一天,踊跃参加。若在这天干了农活,就属于犯忌。

所以苗族人民对于“看龙”的事,非常重视。5.四月八。

“四月八”是凤凰县落潮井乡一个小山头的名称。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

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八日在某山头聚众起义。

起义后。

3.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常识判断题及解析1

本题考查生物常识。

生命现象最本质的是新陈代谢,生殖和遗传也是重要的特征。A项错误:“门环惹铜绿”是门环中的铜、水、空气的氧气、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一起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绿色的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锈”,是化学变化。

B项正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其中植物动物有生命现象。C项正确:“化蛹成彩蝶”是完全变形昆虫在幼虫和成虫之间的一个发育阶段。

化蛹时幼虫结构解体,成虫结构形成,初zd次出现翅,蛹皮裂开,咬开一条出路而蜕出,有生命现象。D项正确:青苔是水生苔藓植物,色翠绿,生长在水中或陆地阴湿处,有生命现象。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