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学会做人
1.应培养孩子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
做人的核心是要有爱心,而“百善孝为先”,“立爱自亲始”,就是说,孝敬父母在各种美德中是占第一位的,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孝敬长辈开始,一个不知道孝敬父母的人,就很难想象他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联系到现代的家庭教育,在传统的“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下,在推向极端的应试教育竞争机制的导向下,许多家庭教育陷入了重物质满足和技能培养,轻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爱而不严,溺爱娇惯的误区,以致我们很多孩子缺乏对他人的尊敬之心、关爱之心和感恩之心,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不讲长幼,不懂礼貌,任性妄为。
这种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背上“坏习惯”这笔终生无法清偿的债务,并使其终生受到折磨。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教育孩子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养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的做人习惯。
2.应培养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和帮助他人,社会才能更和谐,生活才能更美好。
任何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而且也一定得到过许许多多人的帮助和关心,正是大家的互相帮助和关爱才缔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和美好的生活。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其实,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因为只有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才会回报你。
可见,帮助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帮助的前提。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告诉孩子,帮助别人不只是单方面的付出,因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宽容和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自己;父母应当身体力行,做出榜样,教育、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用心、主动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3.应培养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安身立命之本,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人与人合作的基本前提,是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的基本条件,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白: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赢得诚信这张人生的通行证,从而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与支持。
4.应培养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一个人内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的体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