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古代汉语中的“意谓关系”是什么意思呢谢谢您的解答

古代汉语中的“意谓关系”是什么意思呢谢谢您的解答

发表时间:2024-07-26 01:33:10 来源:网友投稿

  这个网站貌似挺全的,从里边找的。

  http://teach.ymhs.tyc.edu.tw/chinese/literary_data/rhetoric/syntax.htm

  意谓句:「述语」为「意谓动词」,有:以、谓、当、以为、认为。

  **意动用法(意谓动词):在一句之中,如果动词与宾语(动词的对象)的关系含有

  「认为宾语如何如何,即是「以为……怎麼样」的意思,」就属

  意动用法。

  如:韩愈〈师说〉:「於其身也则耻师焉」一句,其意为「於其身也则以拜师学习为耻」。

  例句:

  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以不能实践为耻

  2.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以恶衣恶食为耻

  3.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不以千里为远而前来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认为鲁国很小、认为

  天下很小

  5.「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以麋鹿为友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