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诗》出自哪
《空空诗》佛家
肉化清风骨化泥,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田也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捧。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难相逢,情也空,爱也空,各奔前程路不同。朝走西暮走东,人生好比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看不破想不通,恰似山鸡锁樊笼,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转念超出三界外,拈花微笑佛心通。
扩展资料
此诗以冷峻的笔法解说人生。将人们最不愿听、最不愿看的一面撕破在人前。它从田地、金银、名利、家庭、爱情等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逐一剖析,得出共同的结果——“到头辛苦一场空”。
确实人在世上,不过短暂的几十年,即便长命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与存在了几十亿年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相比,仍然是短暂的一瞬。自然的法则告诉我们,凡是生命,都要死亡。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命的列车就向着死亡的终点站疾驰。
无论我们怎样延年益寿,都要“荒冢一堆草埋了”;无论我们拥有多少物质财富,黄泉路上依然两手空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一千多年前的曹操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也许,这就是他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感叹大业未成,时间易逝的原因。而歌词“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则说得更透彻。
佛家是淡泊名利,看轻物质财富的,在佛家眼里,功名利禄、房屋财产等身外之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值不得孜孜以求,这就是他们深山古寺、布衣粗食,安之若素的原因。难怪电视剧里的济公虽然穿得破破烂烂,却高高兴兴。
歌声嘹亮:“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嘿——哎嘿——哎嘿——无烦无恼无忧愁,世态炎凉皆看破……”
佛家讲求的是静心修行,早登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碍,无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佛家追求的是“看透与放下”,即“看透一切见如来,放下一切成如来”。因而他们能看透一切、看空一切,忍下种种横逆困穷、屈辱怨恨,了断千般烦恼,安享心灵的平静幸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