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梳理陈情表
1.陈情表重点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同“褥”,草褥子
二.古今异义
至于:到。成立:长大成人。不行:不能行走。辛苦:辛酸苦楚。告诉:申诉。
三.成语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四.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今臣亡国贱俘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五.被动句:而刘夙婴疾病
六.文学常识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
行方正之人
秀才:优秀人才
拜:授官
除:授予官职
2.高一必修三语文陈情表的翻译及重要文言知识译文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
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
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所以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重点字词(1)重点解释1臣以险衅:灾难祸患。
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夙遭闵凶:夙:早。3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慈父见背:背弃我。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如:见告、见示、见教、见谅。5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爱怜。7躬亲抚养:亲自。
8终鲜兄弟:少,没有。9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
祚:福气,福分。10晚有儿息:子女。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12茕茕孑立:孤单。
13形影相吊:安慰。14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1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16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诏书特下:特地。18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19寻蒙国恩:不久。20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22臣具以表闻:详尽。
23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24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
慢:怠慢。25急于星火:比。
26则刘病日笃:病重,沉重。27欲苟顺私情:姑且。
2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29犹蒙矜育:怜悯。
30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而且。31不矜名节:顾惜。
32至微至陋:极,其。33过蒙拔擢:提升。
34宠命优渥:厚。35岂敢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36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37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更相为命:交互。3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
区区: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40实所共鉴:明察。
41矜悯愚诚:怜悯。42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庶刘侥幸:或许。44保卒余年:终。
45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2)通假字1.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4.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3)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3.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6.躬亲抚养。
躬:亲自。(二)使动用法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2.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3.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三)形容词作名词1.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2.猥以微。
3.陈情表总结《陈情表》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
闵,通“悯”。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二)词类活用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3.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6.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8.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9.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10.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三)文言固定句式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2.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所以”“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四)被动句1.而刘夙婴疾病。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五)省略句、判断句1.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2.实为狼狈。
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3.本图宦达。
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省略宾语、主语。5.①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②拜臣为郎中。③除臣为洗马。
省略句省略谓语。6.①具以表闻之。
②拜表以闻之。省略句省略宾语,这两处都指“皇上”。
(六)状语后置句1.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于星火”作形容词“急”的状语,“于”相当于“比”。
2.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所以”“所以”。
(七)成语1.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联合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茕茕孓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偏正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孤苦伶、举目无亲。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
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
主谓结构。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迫近。主谓结构。
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
反义成语:旭日东升。5.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
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主谓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
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主谓结构。
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7.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偏正结构。
源出晋·李密《陈清表》。反义词语:老牛改犊。
8.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
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
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近义成语:感恩图报。
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9.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左传·僖公十五年》10.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主调结构。源出晋·李密《陈情表》。
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八)重点翻译句1.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母孙二。
4.我要找高中必修一二的文言文的知识整理宾语前置:1.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2.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4.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5.童子何知(滕王阁序)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7.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8.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9.彼且奚适也(逍遥游)10.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状语后置: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归去来兮辞)2.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3.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4.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5.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滕王阁序)6.奉晨昏于万里(滕王阁序)7.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9.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省略句:1.稚子候门(归去来兮辞)2.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4.且臣少事伪朝(陈情表)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2.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3.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4.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定语后置:1.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2.宇文新州之懿范(滕王阁序)判断句:1.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2.《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3.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5.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固定句式: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啊!总算打完了!累死我了。
5.求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去来兮辞》并序(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二)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家中亲属。
父母为“亲”,与父母有关的亲属为“戚”。(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2.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记恨,仇恨(三)一词多义1.犹:①松菊犹存还,仍然②民之归之,犹水之就下(《孟子·离娄上》)如同,好像③周犹不勘竞,况郑乎?(《左传·襄公十年》)尚且竞:战争2.将:①田园将芜胡不归?将要②将信将疑且,又③暂伴月将影和,与④出郭相扶将扶,持⑤将功赎罪拿,用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领,读为jiàng⑦将进酒请,读为qiāng⑧呼儿将出换美酒拿出,读为jiāng⑨将恐将惧(《诗经·小雅·谷风》)将信将疑且,又3.引:①引壶觞以自酌拿②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③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④相如引车避匿掉转4.绝:①请息交以绝游断绝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③以小舟至绝壁下不通,不连接④绝不相干全然,绝对5.委:①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随从②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③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④委命下吏把……交给6.言: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②听其言观其行(《论语·公冶长》)言论③驾言出游(《诗经·邶风·泉水》动词词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僖公九年》)动词词头(练习:请联系我们学过的《氓》写出同样表示动词词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词类活用1.策扶老以流憩名词用作动词,拄着(拐杖)2.园日涉以成趣名词用作状语,每天在园子里3.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4.携幼入室形容词用作名字,儿童,孩子5.眄庭柯以怡颜使……开心(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形役2.宾语前置(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复驾言兮焉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农人告余以春及4.省略句僮仆欢迎,稚子侯(于)门省略介词《滕王阁序》(一)通假字1.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3.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二)古今异义1.所赖君子所赖君子见机见机(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今义):看机会,看形势2.穷且益坚穷(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穷困,经济拮据3.阮籍猖狂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三)一词多义1.故:①豫章故郡旧的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连词③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特地,副词④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名词2.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副词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动词③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动词3.属: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动词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名词(联系《过秦论》中的“之属”“之伦”“之徒”)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归属4.三:①襟三江而带五湖三股,三条,数量词②序属三秋第三,序数词③三尺微命表长度,数词(古代汉语中的“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泛指多次)(四)词类活用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2.徐孺下陈藩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3.腾蛟起风使动用法,使……起舞4.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委屈5.窜梁鸿于海曲使用用法,使……出走6.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用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流星一样7.尽东南之美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8.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下,往下(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纤歌凝而白云遏被歌声所阻止怀帝阍而不见被朝见2.宾语前置(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童子何知3.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逍遥游》(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3.此小大之辩辩通“辨”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5.御六气之辩辩通“变”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二)古今异义1.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动物的名称2.海运将徙于南冥海运(古义):海动(今义):海洋运输望3.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两个词(今义):连词,常与“但是”连用4.众人匹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多数人5.腹犹果然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的相符,亦可当连词用6.之二虫又何如虫(古义):泛指动物(大虫一般指老虎)(今义):虫子7.小年不及大年小年(古义):寿命短(今义):①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旧俗在这天祭灶。②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很慢的年份。
(三)一词多义1.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②《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③博闻强志记住2.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②名之者谁命名③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3.置:①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安放②郑人有且置履者购置4.穷:①若夫乘天。
6.广东高中必修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5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据最新教学大纲要求)之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代人,作宾语。)郕使之然也。
(《劝学》,代物,作兼语。)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个事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代词,他们)与坐谈,问之客曰。
(《邹忌讽齐王纳谏》,代词,这件事)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四)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五)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
(《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他的。)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勾践灭吴》,她的。)(二)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秦王恐其破壁。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芙蕖》,其可目作宾语。)(三)活用为第一人称。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四)指示代词,表远指。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愚溪诗序》)(五)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难道。)
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而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触龙说赵太后》)(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